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18)05-0013-09 在提倡教育研究要有力推动教育发展实践的背景下,关于哪种类型教育研究应该成为主流的问题引发了教育界越来越热烈的争论。在这个争论中,虽然也有一些热心从事纯理论教育研究的研究者还在坚持应该维护教育思辨研究的中心位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认为直指教育现实问题的教育实证研究或教育质性研究更应该居于核心的地位。可以想见,这样的争论不会一下子结束,任何一种教育研究类型也不会很快消失或独大。这里无意从教育发展的大局来试图决断哪种教育研究类型更应该成为主流或主导,而是想针对教育思辨研究在这场争论中所受到的批判和诘难做一些解释性和展望性的探索。 一、“关注现实”时代中的教育思辨研究危机 对思辨研究的批判与诘难,并不是教育研究领域所独有。从人类认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近代以来特别是在进入到工业主导的现代社会阶段之后,思辨的认识方式就开始与社会主导的精神出现了背离与矛盾,现代社会崇尚的现实精神为沉浸于逻辑思考的思辨研究带来了深刻的挑战。 在反思当前哲学研究现状时,有研究认为当前的趋势是以哲学现实化的名义进行着反哲学的活动,而这个趋势出现的根源是一种“关注现实”的思潮。[1]虽然,“关注现实”的说法并不是一个很严谨的学术表达,但是其具有表征这个时代主导特征的形象性优势。总体上看,这个时代是一个疏远深刻性、神圣性和不确定性的“关注现实”时代。在关于人类社会现代性的众多反思性研究中,“关注现实”的时代特征可以具体反映为“世俗化”“物化”和“技术化”的社会发展取向。 相对于宗教或灵性生活占据中心地位的西方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取向是世俗化。在对现代社会里宗教和信仰状况的考察中,泰勒指出了现代社会作为世俗化社会存在的实质。在宽泛的意思上,泰勒用世俗时代表示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实践的衰落,但在更深入的层次上他认为世俗时代是:“在其中,超越人间福祉的所有目标的东西都被遮蔽,变得是可想而知的;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遮蔽属于大众可以想象的生活之范围。”[2]这里所谓超越人间福祉的所有目标主要是指一种道德和灵性上的超越目标,具体可以解释为对完满和丰富生活的追求。泰勒关于世俗时代的这种定位和理解深刻地揭示了世俗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取向,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社会紧盯现实而非超越现实的状况。 在对现代社会人的需求和支配力量的考察中,物化作为现代人需求满足的核心特征和社会运行的主要层次被揭示出来。现代社会的物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人的需求以物质满足及与其伴随而来的精神满足为中心,二是以物质的生产与消费为社会核心层面。在对经济在社会中地位问题的考察中,卡尔·波兰尼看到市场经济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类型”,在这个社会中“经济或生产系统被委托给了一个自动运行装置”,“一个机械性质的机制就开始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控制自然和人类资源”,“‘经济动机’在其自身世界中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3]在这里,波兰尼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在现代社会中所占据的核心地位,这种状况也决定了物质而非其他要素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对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基于物质的满足成了主导的需求,消费社会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代名词。基于现代人的需求状况,关于消费社会的研究把人定位为“消费者”,并指出“今天把个体当作不可替代的需要的领域,就是个体作为消费者的领域”[4],在对物的消费中追求满足是当代人的典型形象。在这样一个物化的现代社会中,不符合物化趋势的精神生活相对萎缩和异化,自由的思想活动也被轻视或规训。 “关注现实”的时代特征也经常反映为现代社会的技术化取向。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迅猛发展,使其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由此,技术以及技术化思维成了支配社会发展的一种决定性力量。在这种状况下,现代社会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遵循技术合理性逻辑而发展的根本特点。在这个方面,马尔库塞的观点更为深刻而直接,他看到“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在这种技术控制中“一切矛盾似乎都是不合理的”。[5]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合理性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的支配性原则,那些不符合技术规范性和精确性的活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制或排挤。 需要说明的是,世俗化、物化和技术化是对现代社会取向的理论性概括。不同地区由于发展程度不一,从而在这三种取向上表现水平并不一致。从影响来看,“关注现实”所对应的世俗化、物化和技术化特征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背景,社会的各种活动根据与这种趋势和背景的契合程度不同而得到了不同的对待。更契合这种趋势和背景的活动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反之则会得到更多的疏远甚至是限制。无疑,在这种局面下,思辨研究是被疏远或限制的那类活动。作为一种研究活动类型,思辨研究在最明显的表现上追求了深刻、超越、自由的思考,其没有直接处理可见现实经验的其他研究方式在表面上更精细化,这在社会现代中就导致了对其自身发展的不利形势。当然,这里的情形对教育思辨研究活动来说也是同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