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与路径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钟绍春(1965- ),男,吉林双辽人,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智慧教育和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研究,E-mail:sczhong@sina.com;唐烨伟,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 130117

原文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文章基于近两年的调研、组织大赛和所做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从应用方向、范围、层次和类别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互联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推进教育信息化2.0,实现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实施路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并从技术支持教与学瓶颈性问题的解决策略出发,构建促进策略实施的智慧支撑系统,设计基于智慧系统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建立融合创新应用与本地化资源建设工作体系模式,从而系统阐述了教育创新发展实施的有效路径。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9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一、“互联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011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特别是教育部刚刚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方向[1]。随着一系列文件和相应工作的部署与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出现了可喜局面。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大多数学校建设了基础网络,配备了基本的信息化设施设备,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通过近年来组织的全国性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评选、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题研究、智慧教育示范区及学校指导,以及为区域编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所开展的有代表性的学校调研等活动发现,在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信息化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常态化、革命性的应用态势,存在很多瓶颈性问题。

       目前,大多数区域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全面普及的层面看,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2-3]。但是,从深度融合,特别是融合创新应用的层面看,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从教学应用范围、层次和教学资源、教育均衡发展以及管理等工作看,主要的应用情况及问题如下:

       (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范围有待扩大

       在教学应用方向与范围方面,大多数应用集中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教师教授方面,有相当比例的教师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但整体来看还未真正进入大规模、常态化应用状态。在课堂互动教学、课后个性化学习、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但比例相对较低。

       (二)信息技术有效支撑教学缺乏工具手段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方法和层次方面,以支持已有教学体系为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是快速呈现知识和获得信息,目的是提供知识和信息有效获取的途径,大大提高教学效率[4]。对于教学和学习关键问题,尚未形成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支持下的有效解决体系。大多数教学应用采用PPT、资源包等形式,以文本、图片和音视频资源为主,层次相对较浅。对于知识深层次理解所需的资源,尽管已有一些虚拟仿真工具,但多数是基本原理的模拟,方式比较单一。因此,缺乏从不同角度讲解知识的支撑工具,缺乏知识深度理解、体验和探究的有效支撑工具,缺乏课堂教学效果实时获取和调控的有效支撑手段等。

       (三)支撑教师备课资源获取方式单一

       在教师备课资源方面,教育局统一建设或共享的资源使用人数较少,使用频度较低。一些学校针对课堂教学和中高考需要,为教师购买了网上学科课件资源和试题资源服务,但是大部分教师获得资源的方式仍是网上搜索,部分教师会在学校购买的网络资源服务上下载,但最终使用的课件仍是简单的资源拼凑。通过共建共享方式提供的资源,大部分层次较低,即便有一些高质量的课件资源,但其设计者的意图往往难以获得,且大多数课件很难与教师的实际需要完全吻合。因此,现有的教师备课及资源服务支撑体系难以支持教学常态化应用,更难以实现教育信息化2.0所提出的教学和学习创新。

       (四)在线学习与培训方式应用收效甚微

       在线学习与培训方面,主要通过远程互动课堂、在线云课堂、名师云课、微课等方式传播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远程互动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缺乏开课教师的学校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覆盖的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较少,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教学问题的应用并未常态化。另一种方式是为共享名校名师教学智慧提供支撑环境。典型的应用是中高考指导课,名校名师远程开课,但是互动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因此,这种环境的应用方式与在线云课堂的应用方式基本一致。这两种方式除了它的实时特点以外,与名师云课和微课基本相似。这些做法,对于课堂教学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此,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还是没有通过信息化真正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网络培训课程大多数是为完成继续教育学分准备的,针对性不强,且教师普遍认为使用网络培训课程使其负担加重,抵触情绪较大。研修平台大多数是信息技术部门组织建设的,教研部门感觉比较茫然,无从下手。

       (五)教育管理缺乏支撑平台

       在管理方面,多数是基于工作平台的基本信息管理。缺乏基于大数据,通过计算得出教学监测与调控、教师研培、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调整等的依据,并能够实现精准调控和评价;缺乏工作开展、沟通交流、决策支持、预警预报等的一体化支撑系统。

       总体上,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方面更多是表象上应用、容易实现的应用、通过技术能够直接解决的应用。诸如以多媒体技术快速呈现知识与信息,通过网络阅卷和作业快速获得学生学习情况,通过“互联网+”等实现个性化学习等。但是,在疑难知识理解、体验探究知识等方面缺乏系统应用,且很多公司或机构往往绕过这些疑难点。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育教学核心本质问题没有很好的破解思路,技术更多的是贴在教育教学表面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