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提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教育目标被单列为第四项,即SDG4(也被称为“教育2030”),成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教育2030”目标的完整表述是“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终身学习”[1],核心词是“优质教育”。相比2000年“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的“实现普及初等教育”,“教育2030”更加突出了质量在教育目标中的重要性,强调“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是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 “优质教育”,发展目标在“优”,而破题的重点在如何理解“质”。过去十余年,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为主,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机构在内的重要国际组织均发布过与“教育质量”相关的文件或报告,这些文本成为“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界定与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与实践基础。本文将通过系统分析相关文本,以期洞悉国际组织对于“教育质量”的核心理念和评价框架,更好地理解国际话语体系下“优质教育”的内涵,提升质量建设相关政策的目标指向性与实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优质教育”的提出:“教育2030”与质量意识的确立 教科文组织对教育质量的首次阐述出现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3]此后,尽管部分国际条约与政策文本在指出需要提供关于人权、健康和性别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时,常常会触及“教育质量”这个概念,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育质量应该如何体现,教育系统应该如何保障,文本基本都没有展开。正如教科文组织在《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总结的:“大多数的会议宣言和承诺在到底要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质量方面是沉默的”[4]。 2000年至2015年,在联合国及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全球在普及初等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2015年,发展中国家小学总入学率达91%,全球儿童辍学率下降近一半。文盲率显著降低,女学童比例达到历史新高,成果举世瞩目。”[5]与此同时,教育质量问题提上国际议程。 (一)国际视野:优质的全民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全民教育是由教科文组织等机构联合倡导的一项全球行动,是向全体少年儿童、青年和成人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的宣言认为,质量是实现社会公平这一基本目标的前提基础,如果教育质量不提高,仅通过提高入学率并无法保证教育能够充分满足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需求。[6]2000年,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提出,2015年之前要在六大方面完成全民教育目标,其中第二项、第五项及第六项均直接涉及“教育质量”,充分肯定了“质量成为教育的核心”[7]。 自开展全民教育运动以来,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始终在数量的增长方面,工作的重点更多的在于如何扩大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人口、提升入学率,以及延长受教育的年限等问题。但研究发现,基础教育阶段入学率的增长并未能相应地转化成为人口识字率的增长,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辍学率居高不下,相当一部分儿童在入学后,并没能完成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年限的学习。而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教育质量较低,即便接受了完整的义务教育,也无法保证儿童在毕业后能具备基本的读写运算能力。据测算,在很多国家尽管学校保持率有了显著提高,但只有不到10%的青年人具备最基础的识字与计算水平。全民教育全球监测的报告显示,2013-2014年,全世界有2.5亿儿童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有1.3亿的儿童实际已接受了至少四年的学校教育。[8]在许多国家,高辍学率与低质量的基础教育成为青壮年文盲再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低质量的教育发展,虽然看似暂时增加了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扩大了受教育人口,但却没有真正带来世界广大人口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就水平的普遍提升。 仅仅依靠提高入学率、延长教育年限并不能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也无法发挥教育对促进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有大量经济研究证明,教育的质量比教育的数量(学校教育的年限)更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受教育者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比学了多久对经济发展更有意义。[9]因此,《教育2030行动框架》指出:“只重视入学率问题,而对学生在学校里是否在学习、是否掌握了相应的技能缺乏足够的关注,这是十分危险的。教科文组织从全民教育目标并没有实现这个事实得到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安常守故,那么就无法将优质教育带给所有人。如果按照现在的进展速度,很多原本已经远远落后的国家在2030年将无法达到新制定的目标。当务之急,我们要竭尽所能改变现有的实践作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工作重点和资源的流动转移”[10]。 (二)国家战略:优质教育是各国政府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 国际话语体系对教育发展的关注重点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也体现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据经合组织(OECD)《教育开放政策2015》报告显示,目前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改革方案中,约有16%的措施聚焦教育公平和质量。[11]尽管各国在教育质量政策方面的指导理念与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需求。[12]一是提高教育系统成效的需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与劳动者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质量的提升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效果及有效性。二是提升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需求。学习者、家庭、社区乃至国家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教育质量的提升就要提高教育资源的分配及使用效率,使教育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家庭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三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求。教育质量的提升还要着力解决公平问题,包括校际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问题,校际及地区的教育质量差异问题,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等不同群体的学习成果水平的差异问题。四是应对未来复杂形势及多元文化等多重挑战的需求。当今世界,人口流动、城市化、文化全球化等进程普遍加快,信息、知识的传播渠道和获取方式日趋多元。教育质量的提升意味着要提升正式的学校教育系统应对与处理日益复杂的国家与社会各种问题的能力,满足多元的国家与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