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期,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从刚开始的不被重视,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学术界公认的一个独立学科。艺术社会学是以艺术为主要对象,以研究审美活动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艺术社会学既是一门艺术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美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研究的是社会与艺术活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艺术在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1] 在中国,由于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学界曾经一度简单地认为意识形态现象直接取决于物质现象和社会阶级的经济基础,艺术社会学发展一直相对局限。如何消除庸俗社会学对艺术社会学的影响,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社会学,是目前我国艺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一、艺术社会学发展溯源 1847年,比利时的米查尔斯(Michiels)出版了《弗兰德尔派绘画史》,主要考察如何构建科学的艺术史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应该将艺术史与社会相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该书标志着艺术社会学的萌芽。法国的丹纳(Taine)进一步发展了米查尔斯的思想,他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些关于艺术研究的观点,认为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集团均是时代和社会的反映,而不是艺术家个体观念的表现,时代与社会对艺术家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丹纳接受了实证和理想主义一系列思想,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都有规律可循,并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艺术的三种基本动因,环境与时代共同对艺术产生影响,而种族内部形成的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是艺术作品产生的根本原因。 德国的格罗塞(Grosse)进一步发展了丹纳的艺术社会学思想,他在《艺术科学研究》中主张把哲学、美学与艺术学分离开来,提出从社会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等多学科角度对艺术学和艺术史进行研究,认为艺术学要研究艺术的本质,将艺术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研究艺术的诸种动因以及文化上所受的制约,研究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他还认为艺术学在解释艺术时有个人与社会两种形式,个人艺术史是不全面的,真正做解释的形式是社会艺术史。格罗塞的艺术学观点和艺术史观点等对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匈牙利人阿诺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在他所著的《艺术社会史》《艺术史的哲学》《艺术社会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艺术社会学逐步走向成熟,并奠定了艺术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基础。 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社会学思想,但并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中国古代以孔子的儒家精神作为指导精神,将艺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高度强调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4]。20世纪初,西方艺术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如丹纳的《艺术哲学》、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等西方艺术社会学著作分别由傅雷、天行、居延安等人翻译,徐蔚南编写《艺术哲学ABC》进一步传播了丹纳的《艺术哲学》的思想,胡秋原的《唯物史观艺术论——普列汉诺夫及其艺术理论》对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观和美学观进行了介绍,中国艺术界接纳了西方艺术社会学的思潮,艺术理论形态开始出现转型。 然而,在转型过程中,由于西方文艺批评模式的引介和消化与中国现状的不适应,加之艺术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将马克思主义简单化与庸俗化的现象,导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庸俗艺术社会学一直充当着工具的作用,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中国庸俗艺术社会学的信奉与实践者,十分迷恋政治运动,惯用阶级斗争和政治批判的方法,把不同风格、技法、艺术观点和学术见解上的分歧动辄与“方向”、“道路”和“政治问题”的高度联系在一起,打击、压制、消灭不同意见。新中国文艺史上的思想批判运动,无一不是阶级分析思维和斗争哲学的产物,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抒情歌曲的批判、对胡适思想的批判、对艺术界“右派分子”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等足以说明问题。 庸俗艺术社会学遭到批判之后,在有深广的马克思主义背景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成为中国艺术社会学的主流。按照马克思艺术社会学的发展轨迹,重新确认人民性,重新思考文艺的审美属性和社会属性,把注重文艺的技巧手法同文艺的思想内容统一起来,随着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在中国的传播,探讨艺术的发生、发展同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的关系,揭示艺术的社会历史根源成为中国艺术社会学发展的方向。中国学者也出版了自己的艺术社会学著作,如蔡仪的《新美学》是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有体系地讨论美学的第一本专著[5],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则把艺术社会学看成是构成美学的三大部分之一[6],这些均进一步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 二、艺术社会学学科的划分 从理论上认识到在整个社会状态(或者是社会的某个方面)和作为特殊社会活动领域的文学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从关系,这个要素构成艺术社会学的理论基础[7]167。关于艺术社会学的理论定位,国外学者众说纷纭,国内学者也没有一致结论。童庆炳[8]认为应该从属于艺术学,司马云杰[9]6认为应该从属于社会学刘崇顺等[10]1认为应该既从属于社会学,又从属于艺术学,是二者联姻的产物。 “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它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认识的深入,其数量不断增多、内容越来越丰富。”[11]548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世界并对其进行改造,需要对各个领域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于是产生了各门类学科,艺术社会学正是为满足人们从审美的视角来考察社会特征的需求而产生。某一科学学科的建立,应该“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