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关键词批评”发展检视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孟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源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批评”问世后颇受西方学术界关注,数据库Scopus及书籍词频统计器(Google Books Ngram Viewer)提供的数据显示,“关键词批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激发了为数不少的“关键词写作”和“关键词研究”。“关键词批评”也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得以传承与发展,既延续了雷蒙·威廉斯紧密联系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解析“关键词”生成演变的理路,又在文学批评实践层面出现了新交与推进。“关键词批评”相关著述多注重运用历史语义学方法解析“关键词”的生成演变,彰显词语之间的关联性,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在文学批评实践层面显示出不再仅以追溯“关键词”语义源起为重心,而代之以“关键词”在批评历史和实践中的生衍为考察重点,以增益于文学批评理论与相关学科之建构和发展的特点。“关键词批评”在编撰体例上有所突破,表现出了重视并紧密联系文学文本进行批评实践及进一步彰显文论性的趋向。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8 年 02 期

字号:

       本文所谓的“关键词批评”指上个世纪中后期初兴于文化研究领域并逐渐蔓延开来的一种批评类型,源自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在《文化与社会:1780-1950》(Culture and Society:1780-1950,1958)、《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1976,1983)中的创造性想法。“关键词批评”建构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以核心词汇为考察重心。从历时和共时层面梳理并揭示词语背后的政治思想倾向与人文发展踪迹。具有独到的研究视角和开阔的理论视野。“关键词批评”问世后颇受西方学术界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涌现了一批相关著述。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数据库Scopus及谷歌书籍词频统计器(Google Books Ngram Viewer)进行数据分析,而后结合对劳特里奇公司(Routledge)的“批评新成语(The New Critical Idiom)”等系列丛书的检视,勾勒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关键词批评”的发展趋势及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再以安德鲁·本尼特(Andrew Bennett)、尼古拉·罗伊尔(Nicholas Royle)合著的《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Criticism and Theory:Key Critical Concepts,1995)、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等人编撰的《新关键词:修订的文化与社会的词汇》(New Keywords:A revised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2005)等著述为个案,探析研究者们在批评实践中对“关键词批评”的承传与推进。

       一、“关键词批评”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关键词批评”诞生后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回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了众多关注核心术语及运用雷蒙·威廉斯“关键词”分析模式的论著。我们以目前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科研信息引用数据库Scopus为样本数据库,以“keyword”、“keywords”、“key term”、“key terms”、“key concept”和“key concepts”为并列关系检索词,以“文献标题”为检索字段,以2016年12月31日为Scopus的收录文献截止时间,检索到标题含有“关键词”、“关键术语”或“关键概念”的各类文献5591篇。①图一为这5591篇文献的年数量图。聚焦1959-2016年间的文献情况,可以发现1970年后标题含有“关键词”、“关键术语”或“关键概念”的年文献数量明显高于1970年前:1990年后,相关文献的年数量总体维持在高于此前年份的数量之上,且呈稳定攀升之态势;2000年后,相关文献数量进入大幅急速上涨期。

      

       图二是Scopus数据库提供的检索文献学科分布图。从各学科的占比情况看,虽然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关文献数量不少,分别占15.6%和7.0%,但文献占比最高的是计算机科学。高达53.5%,超过文献总量的半数以上。

      

       上述二图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涉及“关键词”、“关键术语”或“关键概念”的文献不断增多,且自然科学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中出现了大量相关文献。为什么自然科学中出现了这么多的“关键词”相关文献呢?它们是否与雷蒙·威廉斯开创的“关键词批评”有关联?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关键词”(keyword)这个词本身。“关键词”(keyword)一词最初在18世纪中期出现时意指具有解开秘密、含有密码作用的词,②19世纪被应用于西方图书馆的编目索引,③即作为一种文献索引工具,“将一个信息集合中的主要内容或关键信息以词语的形式摘录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集合,以供查阅资料”④。20世纪50年代,H.P.卢恩(Hans Peter Luhn)发明了以统计处理“关键词”为基础的自动文摘法和引文“关键词”索引法,图书馆情报学中的“关键词”方法开始与计算机技术联姻,这是计算机科学领域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关键词”相关文献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Scopus数据库收录的自然科学文献整体数量比人文社会科学多,⑤也使得我们检索到的文献学科分布表现为自学科学相关文献占比大幅高于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至于自然科学中出现的“关键词”相关文献是否与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批评”有关联,则难以下定论。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情报检索中的“关键词”方法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日益普及,“关键词”本身成为了一个高频常用词汇,其频频出现在网络搜索的工具栏、新闻标题、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等处,可能激发了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尝试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做研究,但鉴于雷蒙·威廉斯早在1976年就围绕文化与社会“关键词”出版了以“关键词”命名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自然科学中出现的“关键词”文献仍然有可能是受到了其直接或间接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