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政治属性是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政治斗争中的理论地位决定的,这导致它的文论属性经常受政治属性影响并通过政治属性体现出来。当政治活动不是以斗争方式而是以导向方式进入社会生活时,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文论功能就从社会生活的实践角度显露出不同于其他文论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就会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发挥实践批判的作用。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实践批判的理论。当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文论属性正获得进一步实现的时代契机,然而,它的实践批判功能并未有力地因势而起,它的批判锋芒也没有更具特征地显露出来。这种状况与近年来在中国文学理论建构中占重要地位的西方理论的冲击有关,也与社会转型带来的既有理性解构及大众文化的强势发展有关,这使得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批判理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 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批判属性 理论,这里主要是指具范式意义的西方理论,经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理性主义、英国经验主义、美国实用主义这一久远的历史脉络,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观念理论、实用理论与批判理论,当然这三种理论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通常说的观念理论,常常封闭于理论的自证性,由概念、命题、逻辑关系及在逻辑关系中相互支持的理论单元构成,在不同角度、不同逻辑层次的概念群的不断细致化中推展,费希特说的结论先在与观念自证,成为观念理论的主要特征。观念理论求证的核心问题是世界的普遍性、永恒性与必然性①。实用理论则是向着应用展射又在应用中收聚的理论,它打开了理论的自闭圈,向着历史与现实的具体现象、具体问题敞开,不过,用于敞开的理论自身却往往是确定的,而它向之敞开的具体既是它的运用又是它的证明。实用性的理论教科书不乏实例与精彩的例证分析,但根本上都是既有理论条文的论证与验证,实用理论即属于这类教科书式的理论。批判理论不同,它是实践理论,不仅在实践主体与实践对象的目的性与合目的性相互作用的展开过程中提炼与概括,而且,还在此一实践过程与其他实践过程的相关性中、在实践的历史阶段性与延续性中提炼与概括,批判理论与实践互动与互导。实践理论之所以是批判的,是因为实践过程的目的性推进或展开,总会伴生新的目的并随之展开为新的实践阶段或实践过程,实践的每一步推进与展开都形成与前一步的差异,差异的显现,即新的实践问题的提出,孕生着、推动着与实践互动互导的新的理论提炼与概括,而这样的新的理论提炼与概括不论是对先前的实践还是对生成于先前实践的理论都要进行一定的扬弃性批判。从实践批判的角度,陆贵山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时说:“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性质的功能是革命的批判的。马克思恩格斯几乎所有的评论文章和政论文章都体现着和贯穿着对各种非人的和非史的社会文化思潮的批判。”② 霍克海默最早指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批判理论,他认为西方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分别基于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一种是以笛卡尔的《方法谈》为基础,另一种是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一种“批判理论”,一种“辩证的批判理论”③。 霍克海默把笛卡尔的理论方法作为传统理论的基础,是因为在笛卡尔看来,知识是思的产物,而思之所以能获取具有普遍有用性的知识,是因为它在各门学科的框架中找到了一种普遍适用的知识形式,这普遍适用的知识形式面向自身以外证明它的有效性④。由于这类知识形式取之于各门学科,因此它可以为各门学科所用,由于它来自框架式的形式,因此它可以在运用中被知识内容所充实。可见,霍克海默说的西方传统理论,当属于观念理论、实用理论与批判理论这三种理论形态中的第二种理论,这是一种依据孤立的材料和形式化的概念证明其理论价值的理论,它在转向具体运用时又成为后者的根据。至于第一种理论——观念理论或思辨理论,则奠基在意识的无限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世界史由此成为被意识构造与征服的历史。在这一理论框架中,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得以统一的意识前提是一种形而上学虚设,理论的任务就是证明这种虚假的合理性,无论是对世界的虚设、对理论主体的虚设,还是对永恒实在的虚设,其证明的根据在于指向虚设的理论自身,亦即虚设的主体意识自身。对此,卢卡奇以康德的“道德主体”为例分析指出,在这种虚设的主体意识中,“现象和本质的分裂(这种分裂在康德那儿是和必然与自由的分裂相同一的)没有得到解决,也没有以它们的统一促进建立世界的统一,而是被带进主体自身之中:连主体也被分裂为现象和主体”⑤。在这样的分裂中,观念理论或意识理论便在无关于现实生活的主体纯粹意识的自证中不断地表述自己。 这里需要指出,相对卢卡奇、霍克海默,以及阿多诺等人所说的批判理论而言,批判理论不同于在观念理论中常见的理论批判。观念理论的理论批判把批判锁定于理论自身,是理论自身的概念、阐释、论证及逻辑构成的批判。这种理论批判是既有的某种观念理论的差异性投射,如德国古典哲学中常见的批判,它不是针对实践问题,而是满足批判者的理论兴趣,是纯粹意识自身的差异性批判。 霍克海默及卢卡奇在对笛卡尔实用理论和康德的观念理论的批判中,准确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实践属性,或者,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批判属性。这是他们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功绩。不过,霍克海默、卢卡奇与阿多诺对批判理论的特征的理解集中于整体性与历史性,强调在社会整体性中考虑生活局部,强调从历史决定性解释现实,社会整体性与历史决定性由此成为考虑与解释的某种既定前提。这显然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批判论的主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是向着历史与未来敞开的实践论,实践在不断的目的性敞开中物质性地批判它的现实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这一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实践观,不是决定论的,而是辩证的,历史实践的必然性总是辩证地获得揭示与解释。霍克海默等人对社会整体性与历史必然性的僵化理解,埋下了法兰克福学者曲解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