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艺术如何生成?  

作 者:

作者简介:
毛秋月,博士,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助理研究员(31000)。

原文出处:
美术研究

内容提要:

现代主义的生成机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和当代学者德·迪弗给出了不同阐释:前者认为,现代主义的发展动力来自对艺术品质和传统的维护,媒介自律是其突出表征;后者则提出,现代主义以媒介自律的方式推动艺术“协定”的生成,在此前提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两人的不同结论,在艺术家杜尚的现成品那里形成激烈交锋。但两人的理论体现出同一指向:艺术始终是一股引领人们思索、进步的力量。


期刊代号:J0
分类名称:艺术学理论
复印期号:201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且持久。有学者评论道,对于格林伯格:“几乎所有同情或支持现代主义的人都为他辩护,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后现代主义者都首先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他。”①在这些针对格林伯格写作的学者中,就包括当代比利时著名批评家德·迪弗(Thierry de Duve)。德·迪弗对格林伯格的态度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提出,是格林伯格帮助他形成对现代主义,尤其是对杰克逊·波洛克的看法。另一方面,德·迪弗却表达了对格林伯格的不满,认为格氏现代主义理论的“封闭”性质,让艺术成为人们在小圈子内把玩的奢侈品。可以说,德·迪弗是“既为他辩护”,又“把批评矛头指向他”。

      如何看待这种自相矛盾的评价?笔者认为,隐藏在德·迪弗复杂感情背后的关键问题,是两人对现代主义的生成机制持有不同切入路径。格林伯格从现代主义的品质和传统出发,肯定媒介自律,否定观念艺术、现成品等后现代艺术。而德·迪弗则将“媒介自律”的概念置于艺术家与大众拟定“协定”的语境中考查,从而打破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艺术之间的藩篱。笔者不揣谫陋,拟就二人在论及现代主义的发展逻辑、前卫艺术与观者的关系、杜尚的现成品等几个问题上所产生的重合与交锋进行一番辨析。

      一、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逻辑

      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理论内容已被我们熟知,但其理论背后的确立动因却一直被我们忽略。我所说的理论动因,是指现代主义艺术家“走向抽象”、“走向平面”背后的推动机制。沈语冰指出,对于格林伯格来说,“西方艺术在现代所遭遇到的核心问题是怎样从文艺复兴以后确立起来的三维错觉主义演变为一个平面性的问题。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的主流画家关心的也是这个问题,而抽象只不过是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意外产生的一个副产品。换言之,抽象并不是当时的主流画家——至少是塞尚与立体派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本身。”②对此观点,我十分赞同。按照格氏的论证,现代主义绘画“走向平面”,既不是一个既定的路线,也非自主性的计划。那么,现代主义画家追求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呢?沈教授并没有正面解答。笔者认为,在格林伯格的理论体系中,现代主义艺术家追求两点:第一,维护艺术品质,这是马奈以来的现代主义画家的终极目标,也是被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观念艺术和新前卫艺术所抛弃的;第二,坚持优秀艺术传统,这与第一个目标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维护品质,必然是为了将现代艺术归附于经典艺术殿堂,让艺术的良性发展与演变不至于被现代社会中各种冲击所切断;区别在于,第二个目标又涉及到对一些具体惯例进行继承和发扬。

      在其经典文本《现代主义绘画》(1960)中,格林伯格给出了关于现代主义绘画的定义:“现代主义的本质,在于以一个学科的特有方式批判学科本身,不是为了颠覆它,而是为了更加牢固地奠定它的能力范围。康德运用逻辑以确定逻辑的边界,尽管他从逻辑旧有的管辖权范围撤回了不少,但在仍然属于逻辑的范围内,它的基础却更加坚固了。”③格林伯格认为,西方文明是在质疑自身的基础上最为彻底的一个。他提出,自我批判的趋势始于康德,因此,康德是第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者。现代主义的每种艺术都展现出自己特有的效果,这样做,虽缩小了自己的技能领域,但也会让其擅长的领域变得更加确定。每种艺术能够充分展现自身能力的领域恰好与自身独一无二的媒介相吻合。因此,艺术突出了自己的媒介,剔除从其他媒介中借来的东西。现代主义的绘画史就是不断地走向平面性的历史。

      在格林伯格看来,这是现代主义绘画呈现出的一种“客观”事实。这种总结在后世学者看来,常常构成格林伯格心目中现代主义绘画的价值来源,其中就有当代著名艺术史学者T·J·克拉克。④不过,格林伯格却明确地指出,包括克拉克在内的许多学者都误解了他。他并不认为,平面性是艺术的价值所在,它只是一种状况。价值判断只适用于整体上的作品,但是人们不能把平面性单独挑出来,视为作品的价值来源。如果要让他自己说最好的绘画是什么,他会选择方丹-拉图尔和维米尔的绘画,或者是费城美术馆里凡·艾克的《圣弗朗西斯获得圣痕》(Saint Francis Receiving the Stigmata)。即使是让他自己绘画,他不一定会诉诸抽象,而艺术家是尽其所能画最好的画。假如一个艺术家想要画出阴影、画出造型、想要雕刻,那么他也可能是波洛克。但是波洛克发现他不能这么做:一方面,波洛克很想创作出有深度的阴影,但是效果不佳,所以放弃;另一方面,他绝不能回到过去,重复前人。⑤因此,他不得不诉诸平面。对于这一点,格林伯格的学生,批评家弗雷德也说道:“波洛克是一个画家,其绘画一直拥有一种精微的、不断追求形式的最高级智慧,他在艺术中不关心任何时髦的绝望的形而上学,而关心如何创作出他力所最好的绘画。”⑥

      事实上,“不情愿的革命者”(reluctant revolutionist)在格林伯格的言论中频繁出现。从马奈、毕加索一直到波洛克,画家们都充当着这一角色。格林伯格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1979)中提出,现代主义者们追求的是美学价值,美学质量,除此之外无他。现代主义之所以会显得突出,是因为它对美学价值所遭受的威胁保持高度敏感。它力图不断地拯救美学标准的下降。⑦这种下降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工业主义中文化的相对民主化;其二,浪漫主义所带来的艺术标准的混乱。简言之,现代主义是在周遭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被迫发生的艺术机制。这一立场与英国批评家塞缪尔·约翰逊曾表达的立场也是相似的,那就是:批评在面对着不断变坏的情形时,它将力图维护自己的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