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意义:中华早期艺术图像谱系“由龙返虫”的逆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节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史研究(浙江 绍兴 312030);路璐,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早期美学、图像分析研究(杭州 310058)。

原文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内容提要:

红山玉龙及其来源之图像分析,由虫到龙的谱系已成定谳,后来的中原文明遵循这一演化序列,神格上几乎就是神龙一统的图像世界。良渚文明以龙首纹的形式接纳了红山玉龙,但是另创了它的主神图像谱系。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图像演变,导致了路径的逆转:其一,器型上,由红山首尾衔接的单体龙向良渚多个龙“首”作周向式排列转置;其二,玉龙的标志性图像元素——耳朵,在良渚图像谱系中被彻底消解;其三,良渚主神为上人下兽组合,即神徽,龙的图像元素被玉琮自下而上的轴向式主导规制所排斥,龙首系列降为良渚次神。此一图像谱系的变迁可看作虫—龙图像演化路径的逆变。探究其因,可以发现良渚主神的神格是时空四维的,而神龙主要是时间一维的,这是两个文明神格的基础性差异。良渚主神并未接纳红山龙,而是内生于其自身的桑蚕文明系统。蚕(虫)之变态,“蚕眠”与“结茧”等神秘过程,可谓良渚神徽创设的灵感来源。蚕的变态被隐秘地设计于神徽之上,体现为兽面向神人赋能。


期刊代号:J0
分类名称:艺术学理论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J1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80(2022)01-0075-09

       俄罗斯学者阿尔金创造性地提出,红山玉龙是昆虫“幼虫期的变态艺术形象”[1]。郭静云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崇拜龙神的大文化传统滥觞于上古农民对昆虫幼虫的崇拜”,认为“古人将昆虫神化,成为龙的形象与崇拜的最初来源”。红山文化玉龙雕塑反映出辽西乃是神龙崇拜的发源地之一。①他们的观点描述了一个“虫—龙”的演化系列,本文则从图像谱系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个过程。

       良渚玉器中也发现了源自红山文化的玉龙首雕塑,然而玉龙的身体被省略了,器型上有很大的变化,它们通常被做成圆形的玉镯,多个龙首在玉镯上作纵向间隔排列。良渚自创的神人兽面像②却是在玉琮上作横向水平排列,但奇怪的是,神人和兽面均无耳朵,更有甚者,玉琮系列上龙的元素遭到拒斥。然而,耳朵正是红山玉龙的主要元素,后来出现的各种神龙形象,耳朵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个差异提示我们,红山玉龙与良渚玉琮可能分属两个不同的图像谱系。我们对兽面的具象动物来源进行了追溯,认为它可能是蚕的变形。接纳了红山玉龙形象的良渚文化玉器,一方面,让龙首纹的形象自成谱系;另一方面,良渚典型大墓出土的玉琮神徽却以蚕的变形取代了龙。这就是虫—龙演化谱系的逆转,由此可见,良渚文化的主神并非龙,而是从蚕(虫)变形而来的人兽组合。于是,良渚神像就被赋予了许多既非北方也非中原的纯粹东方文化的品格。

       一、中国最初的龙图像——红山玉龙

       红山文化玉龙在年代上早于良渚文化约500年,学界一般将其视为中国最初的玉龙形态,苏秉琦称之为“燕山龙”③。红山玉龙的艺术形象饱满,制作精美,通常放置在墓主胸口位置,为墓葬重器。图1是牛河梁红山文化玉龙。考古报告如此描述:“龙体卷曲如环,头尾切开又似玦……兽首形,短立耳较大,两耳之间从额中到头顶起短棱脊。目圆而稍鼓……吻部前凸,有鼻孔,口略张开……通体高10.3、宽7.8、厚3.3厘米。”[2]79玉龙的头部刻画细致,竖立的耳朵大而瞩目。图2是红山文化玉兽面,似为展开的玉龙头部,头顶向左右两侧外伸的尖耳得到了强调。[2]97

      

       图1 红山玉龙

      

       图2 红山玉兽面

       玉龙的玦形器型本身又作为龙身,一端为首,一端为尾,设计者并没有将其首尾直接相连,而是有意断开、不作闭合。该器型设计似乎着意强调它的时间维度,龙作蜷曲状时,沿着由头至尾的方向或头向尾咬衔姿态做“周向”④运动,首尾循时间一维作无穷追逐,动态强烈;若它将身体舒展开,则可以随意游动,如同一条游走的线,或快或慢,可以在空间中作任意之曲线运动,也是无穷延展于时间这一维。在玦形器型上,时间之维为能量与动力的源泉,起主导作用;空间似乎是时间的容器,并随时跟从时间溢出器型,具被动性,为辅。如果玉龙首尾闭合,圆周完成,器型呈封闭状,则时间之维的重要性和周向运动的动态将大幅降低,器型的“轴向”维度随之凸显。下文分析良渚器型时将看到此一趋势之展开。

       许倬云说:“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墓主握有玉龟及玉猪龙(或玉熊龙),自然象征其神力。”[3]阿尔金、郭静云等提出,此龙来自虫[1]。郭静云:“中国龙的形象来自昆虫。在大自然中,只有昆虫能由蛇体化为鸟形,也只有昆虫能暂死后再生、升天。古人神化昆虫,这实为龙的形象与崇拜来源。”[4]

       二、从红山到良渚:周向式—轴向式器型转置中的玉龙

       学界几乎都认可红山、良渚早期玉龙图像的相似性。如刘斌提出:“综合良渚文化出土与传世的龙首纹玉器,可以看出环形玉器是其主要的载体,那种周向式的表现方式,使载体本身成为龙身的象征。这种表现方式与红山文化的玉龙,以及青铜时代的龙形玉玦等极为相似。”[5]方向明也称,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玉龙的形态与远在上千公里之外的红山文化玉雕龙几乎接近”[6]。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红山玉龙的影响抵达了良渚。出土的单体玉龙从器形上看,首吻部加长,似猪鼻的元素完全消失,呈扁平化。首尾相衔、卷曲如环的周向玦形不见了。到了反山、瑶山,则不再有这样单体的龙形玉雕出土,而是演变为以头部形态为主并附着于其他器型之上,刘斌将它命名为“龙首纹”⑤。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头部形态的龙首纹被琢刻于玉璜、玉圆牌饰、玉镯之上,图像形态发生了基础性的变化,即轴向维度渐渐取代周向维度而成为器型的主导维度。

      

       图3 崧泽文化晚期龙形玉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