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全专业属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旭东,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基于教师专业的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和服务的内涵,文章提出了教师全专业属性的概念,而现实中教师的“半专业属性”显著,而且带来了诸多影响学生学业的问题,建构了教师全专业属性的内涵,并讨论了教师全专业属性的价值和特征,认为教师全专业属性要体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合,这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11 期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之所以提出“教师的全专业属性”的概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本文作者对“教师专业”内涵的建构,二是现实中尚存在着教师专业的误区。在“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1]一文中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内涵是由“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和“服务”三方面构成的,其中“教会学生学习”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教?二是如何学?三是学习什么?三个问题构成了教师专业的三个属性,即教的属性、学的属性和学科内容的属性。这三个属性构成了教师的“全专业”属性,在我们看来,教师专业若要有完整性,三者缺一不可。教师专业的第二个内涵是“育人”,它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育人?二是育什么人?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课堂育人……育人可以有不同渠道,但不论什么渠道,都取决于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无所不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育什么人,育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完人……事实上,学术界对于全面发展的人也语焉不详,若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逻辑建构来看,全面发展应该是“认知与情感发展、道德与公民性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健康与安全发展、艺术和审美发展”五个维度发展的总和,问题是五个维度的发展需要通过环境、文化、课堂等学生的学习来实现,同时也要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来完成,因此教师专业充分体现三个方向的属性,即教的属性、学的属性和学科内容的属性。

       之所以讨论教师的“全专业性”,原因首先还来自于制约中国教师教育体系变革的传统观念障碍,即“师范性和学术性”的二元思维,这种思维依然是阻碍大学教师教育变革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的师范大学依然延续着以学科逻辑为教师教育圭臬的组织结构。其次是中小学课堂上普遍地存在以教师和学科内容为中心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转变依然不充分,课堂上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为逻辑开展学科内容重构和教学建构的形态并没有形成;同时,在相关制度实施过程中,如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中,“只考不育”所反映出来重视学科而轻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涌进中小学课堂的势头没有得到应有的克制,导致中小学校本教师发展的支持压力倍增。最后,教师培养和培训中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建构存在学科和学生学习与发展之间的严重脱节,二元论思想充斥着培养和培训课程及其内容。总之,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的是:中国教师的“半专业性”突出,一味地在课程上不断扩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的无限制增量,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上压力不断增加,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上的探索的时间没有增加,因而学生学业水平并没有因为课程内容的增加而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急需对教师专业的属性有明确的认识,由此文章才会提出教师全专业概念及其三个属性的建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本文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中国教师的“半专业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可能带来的问题有哪些?教师的“全专业属性”概念内涵是什么?有哪些要素构成?与此问题相关的问题是:什么是专业性?什么是“全”?教师的“全专业属性”有什么价值、具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进一步提出教师的“全专业属性”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主义精神的融合。

       二、教师的“半专业属性”表现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1.教师的“半专业属性”的表现

       所谓教师的“半专业属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以其拥有的学科专业开展活动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本文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是因为我们断言,大部分教师都是半专业的,从幼儿园教师到中学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的“半专业属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我们看来,只要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独自一个人在讲自己已经掌握的学科内容,而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只设计了教学内容,而没有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过程中的学习方法,那么这个教师就是“半专业属性”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看法,我们可以基本断定,中国教师的“半专业性”表现显著,尽管优秀的“半专业属性”教师建构了逻辑化的学科知识。这些教师知道学科的逻辑,但不懂得学科逻辑还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逻辑;在课堂上只满足了学生听懂的需求,而不是满足其创造的需求。由此也可以推论的是,一个科学家当他没有与教育发生关系的时候就是一位科学家,但当他与教育发生关系,尤其是在学校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学与教的关系的时候,这就涉及“专业”了,问题是怎么来判断这位科学家体现了“半专业属性”还是“全专业属性”?如果他只在课堂上讲其研究的内容,学生只是在听讲,没有任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学习组织,那么他只表现了“半专业属性”,他只是具有“半专业属性”的教师。

       事实上,教师“半专业属性”的表现在教育领域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艺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以艺术学科的逻辑来编写的,而不是基于学生发展和学习的逻辑来编写的。我们的管理人员在编写艺术教育的相关教材和课程的时候特别依赖艺术专业的专家,如音乐家、画家、舞蹈家等。他们不信赖教育学专家是有理由的,因为教育学专家不懂艺术,问题是音乐家、画家等也不懂学生发展和学习,只一味地强调学科逻辑而不强调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逻辑,也只能说是体现半专业属性。如果就以艺术学科来说他是专业的,但作为一个艺术教师来说他就仅仅是半专业的,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的是“全专业属性”的教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