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正威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原文出处:
北京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来,不仅教育内部,甚至外部也都有热烈的讨论,而且有不少地区和学校做出了成绩。素质教育不是某人或部分人的主张,而是教育面临经济竞争、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以及不断加剧的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所必定要做出的反应。素质教育若要取得切实的进展,重要的一环是必须相应地提高教师队伍(广义地说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和学校的校长)的素质。笔者曾任北京师大附中校长多年,现在仍在教学一线工作,想就自己亲身的体会谈点看法。

      师德

      提高教师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水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师德除了普遍的共性之外,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而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必定会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新的要求。师德素养宛如一株不断自我更新的常青之树。

      首先,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教师要更好地自我定位,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举世瞩目,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在迅速变化。一切变化总会在青少年一代身上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一代适应社会的变革,摆正人生的航向,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取得成功,教师处在一个导航者的地位上。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希望子女受到高品位的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标准也要求甚高,社会生活中的“择校”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择师”现象,教师正处在亿万家长的高要求之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际已经不是国家文件的要求,而是人们已经领悟到学生不能单是会考试、会拿高分,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特长和富于创造性的人才,人力资源已经不全是按计划来分配,而日益由社会来选择,也就是人才的市场化。这就反过来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都要有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教师应该是教育改革家。过去我们大都习惯于把教育看做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或双向)过程,才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提法。事实上现在学生接受的教育呈现出多边化,既有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日益发达的社会教育、大众传媒的教育(还没有包括计算机互联网,但这也是不远的事情)、学生的自我教育等等。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这种教育的多边性,对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校教育是又一个挑战。因为毕竟学校才是教育的专门机构,教师才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育人才,负有对教育多边性的调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是多种教育力量的组织者。还要指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已经并将继续把教师的职业推到极端重要和崇高的地位上。对于已经是教师和正在准备当教师的人,是否对上述种种变化的情况有足够的认识并感到责任的重大,从而更热爱这个职业而奋发图强呢?我们讲职业道德,首先要讲这一条,要在三百六十行中定好自己的位置,而不是自我贬低或见异思迁。

      其二,我们正在“两个文明”一齐抓,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一定会建成。教育工作者既是物质文明的奠基者,更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如果我们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在当今物质生产发展迅速,生活水准逐步提高中,社会生活领域里出现的某些物欲横流的现象及其对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影响,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以教谋私,败坏教风者,固然是少数,但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严格律己不够的,还比较普遍。教师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一致努力的结果。但是,教师职业的崇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对社会和未来的贡献。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即使在最发达的一些国家中,也只处于中等或中上水平。要想富,甚至豪富,就不必选择教师职业。少一点物欲,多一点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严于律己、诲人不倦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赢得社会的尊师重教,仍然是师德建设的重要课题。

      其三,素质教育本质上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通过自己全部的工作,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这基础是有差别的)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求。为此要细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热忱爱护每一个学生,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真正建立平等的关系。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没有热爱也不会有好的教育,没有尊重将损伤孩子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有段著名的话:“你这胡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胡涂先生今日仍有,而且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从偏爱、偏见、放弃乃至于体罚,并没有从教育领域消失,而以分数的频繁排队并伴之以呵斥、训戒,正在伤害一批又一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潜在的创造才能。当有厌学出走甚而轻生者,我们又说今日学生心理素质差,不耐挫折,那我们的责任呢?素质教育和师德都呼唤我们去爱、去尊重。

      其四,“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对未来的热爱和追求,对未来的信念和信心,应该是师德的重要要求。世界充满了问题,也充满了危机,但你是为未来而工作的,是播撒希望的种子的人,理应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并教育学生辩证地认识世界,规范自己的实践。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化的社会,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领域的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信息,总要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他们总是在教师(及其他人)引导下,在错综复杂中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师没有坚强的信念和高尚的理想不行。“四有”人才,首先就是有理想。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天生的“理想主义者”,否则就不必当教师。借口社会的复杂,社会有阴暗面,而不去教学生那样正义、纯洁,削弱或放弃对正面教育的要求,也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是有害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