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民办(私立)学校管理的历史考察

作 者:

作者简介:
程方平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北京100088 刘树贵系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副研究员 沈阳110000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和中国的民办私立学校一样,国外的民办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历。教育起源于民间,和生活密切关联,自民族、国家、集团形成以后,渐为其所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完善、发展和提高,但其服务的对象非常有限。由官而民,最初的“教育下嫁”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与发展中形成的教育需求影响下产生的。当时有限的官营教育从规模、设施、经费投入、内容、管理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广泛需求,在许多方面都滞后于社会前进的步伐。

      在西方与东方,惊人相似的地方是,这些最初的民办私营学校均由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为代表,他们所办的学校(学园)是出思想、出成果、出学派的学术园地,是官学之外,对社会文教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教育组织。与孔子、孟子大约同时期的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就曾私人招收学生,谈论学术,创造了最初的启发式教学。其学生柏拉图在公元前386年于希腊创办阿加德米学园,著述了《理想国》、《法律论》等西方思想的奠基理论,记述了苏格拉底的大量言行资料;其另一弟子色诺芬则记述了《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并创作了《希腊史》、《长征记》等书。在中国的齐稷下学宫招致游士,百家争鸣之时,希腊的另一哲人亚里士多德在当地创办了吕克昂哲学学院(即栖庵学院)。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18岁入柏拉图所办的学园,与柏拉图展开学术争论达20年,后任过马其顿王腓力二世所聘的太子师,后自办学院,研究传播科学与学术,创立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并使之初步形成系统,成为当时集大成的学者。

      这类典型的早期私立学校,在管理上是比较松散和自由的,以一至两名著名学者为核心,以其高足为骨干,层层扩展其学术影响,向社会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基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和交流的需要,这类学校流动性均较大,柏拉图曾到埃及、意大利等地向欧几里德等学者请教,以对话方式进行活跃的启发式教学,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及有关完整教育体系的设想(3岁—30岁),认为教育是实现人类理想的重要手段。作为官学的补充,柏拉图的教育目的仍是培养哲人和军人,即未来的新贵和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的学校有浓重的逍遥色彩,他习惯在树林中与学生一起边散步边讲学,勇于对前辈的思想提出质疑与挑战,认为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完全依赖于教育。在他看来,应以三种教育适应三种灵魂的需要,即智育适应理性灵魂,德育适应动物灵魂,体育适应植物灵魂。教育应使这三育自然结合起来,使人得到多方面和谐的发展。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次试图用儿童发展的观点,以年龄确定其发展阶段和教育层次,并从知识、营养、卫生、体育锻炼、环境影响、游戏教学、性情陶冶、美术音乐训练、读写算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规定了0—21岁的主要的教育内容,对各类教育的目的作了较明确的分析。如他认为实践必须先于理论,身体的训练在知识的传授之前,应锻炼健美的体格,并通过音乐对心灵的净化、理智的享受进行伦理的、幽雅的陶冶。不可否认,这一时期的教育还不可能真正普及到民间,只是扩大到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承受能力的自由民。与此相近的还有公元前308年产生的斯多葛派学校和公元前306年产生的伊比鸠鲁学园等。

      欧洲中世纪的非官办教育主要是7世纪前后在法国首先出现的教会学校。这类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同时代中国出现的书院,但宗教色彩十分浓重。和书院宽松的学术空气不同,森严的教规和诫律限制了教学双方的思想,但严格的训练却深化了许多学术方面的研究,出现了经院哲学和经院科学。随着“政教合一”趋势的发展,教会学校也同中国的书院一样渐渐出现了“官学化”趋势,而真正意义上的民办私立教育则在贵族私家中产生,在工场作坊的工匠师徒中形成。这类教育规模小,不正规,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私塾和师徒制教育,学生或徒弟学成后可以通过官方或行业资格考试,凭本事和世袭在社会上立足。

      欧洲中世纪教育中,贵族子弟所受的教育是与当时“骑士制度”相关联的,他们所受的教育与运动、政治活动、宴会、地方防御,以及维持各种需要的经济活动密不可分。而农民的子弟则受不到正规的教育,只能从父母那里学习那些履行卑贱的义务所需要的技能,而这些教育主要在劳动场地和家庭中进行,等级差异十分明显。对民众教育起重要影响的宗教教育主要是通过修道院传教诵经等非正规的教育渠道进行的,相当于中国寺庙道观中开展的俗讲、庙会。为了传播宗教思想和文化,传教士们以献身的精神创办学校并为教育的普及及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女性教育即首先在宗教教育中取得了地位。

      到14世纪,英国出现了最古老的正规私立中学——公学,其中以1382(~说1387)年创办的温彻斯特公学为最早。这类学校大多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旨在提高公众教育水平,培养高水平的公职人员,因此不称私学,而叫“公学。因当时只有贵族有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所以这类学校很快被上层社会所垄断,只限于招收上层社会的子弟入学,成为西方民办私立学校的典型代表,其教育目标也一改初衷,成为培养高级官员、显贵和统治阶层人士的主要教育场所。这类学校一直沿续发展,到1864年经皇家委员会承认的、有代表性的共有9所,包括著名的伊顿公学、温彻斯特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查特豪斯公学、哈罗公学、拉格比公学、舒兹伯利公学、圣保罗公学和麦钦泰勒公学等。这类学校在同级别的学校和学制体系中鹤立鸡群,自成体系,招收经严格选择性考试筛选的学生,并设有相应的预备学校。在管理上,一般采取封闭寄宿制,校纪严格,追求学术,重视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良好品德和自我束缚力。起初以宗教课、学术课(包括英语、数学、哲学、古典语言、自然科学)为主,后增加数学和自然科学比重,有相当的学术竞争能力。英国牛津大学50%,剑桥大学60%的学生均来自公学。通常公学实行男女分校管理,规模不大,在200人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