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生关系研究述评

作 者:
张健 

作者简介:
张健 深圳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包含十分丰富的社会、伦理、教育、哲学和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长期以来师生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热点,也是世界性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以1980~2001年我国主要教育理论期刊所发表的有关“师生关系研究”的论文为依据,对这一时期内有关师生关系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向做一综述。

      一、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

      笔者对1980~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中央教科所《教育研究》、山西省教科所《教育理论与实践》等3本教育理论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数据统计,论文总数为15373篇(不含《教育学》转载《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复的论文)。其中关于教师问题的489篇,关于学生问题的312篇,专门研究师生关系问题的226篇,占论文总数的1.5%。在这226篇当中论述师生教学关系的148篇,道德关系的19篇,情感关系的35篇,师生关系实(试)验的15篇,研究综述的9篇。

      从总体上看,师生关系问题属于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个别观点引起了教育理论界的广泛争论,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但师生关系领域的大多数问题未受到关注。

      从数量上看,专门探讨教师问题或学生问题的论文相对较多,但这类研究往往侧重于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解析,关注他们各自的特点,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较少探讨。

      从师生关系研究本身来看,教学角度的研究数量最多,质量较高。而对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文化关系、法律关系、经济或政治关系的探讨过少,甚至无人问津。

      从研究方法上说,经验总结和纯理论分析是大多数研究者惯常使用的方法,实(试)验性研究占的比例很小;宏观研究较多,微观研究较少。

      以上研究结果与首都师大田国秀同志所做的调查大致雷同。(注:相关论述可参见田国秀:《1980年以来我国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研究的评述》,《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7期。)下面对已有研究内容的主要方面作一综合(所涉及内容不只限于上述3本理论期刊)。

      二、师生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

      1.主体参与的教学研究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是近年来有关师生关系研究的主要议题,内容涉及:教学主体的主动参与;师生主体性;合作学习与交往。(注:刘志军:《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的跨世纪探索——全国第三届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学术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其中主体参与作为发展性教学的重要特点和策略,是目前我国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问题争论的最热点。

      有人基于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作为教师组织教学的附属手段,而应是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学生主动的活动;主动参与不是以课堂答问为形式的表面文章,而是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师生思维同步、情感共鸣的活动。有人在分析学生主动参与的基本过程及其主动参与状态和参与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参与的基本条件,以及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若干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人所共知的主体教育实验目的所在,但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造成学生主体性发展不够充分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突破教材因素、评价因素和传统习惯的束缚,改变教师的角色,关注教师的指导方式等。也有人基于师生主体性的发挥,提出主体教育的课堂教学两条原则:学生主动和教师指导相统一的原则,问题主线与活动主轴相统一的原则。

      最近,一些学者研究认为,主体参与就是通过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达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方法。还有人认为,主体参与是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中小学基层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主体参与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主体性的培养是不可能落到实处的。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动参与,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去进行教学的创造、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有些主体教育实验校教师根据自身体会认为,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他们在参与教学中确立创新精神。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前提;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有效机制;要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参与氛围;要注意让学生分层参与。教师要不断缩小与学生在时空上的距离,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参与,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注:有关论述可参见王升:《全国主体教育实验第四届年会综述》,《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当前比较流行的主体参与形式有:“创设情景——初步参与,引导自学——独立参与,组织交往——合作参与,精讲解疑——深入参与”。(注:有关论述可参见王升:《全国主体教育实验第四届年会综述》,《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