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力量推动下产生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也不例外。教师评价动力是促使教师参与和开展评价活动的作用力。当前,促使教师参与评价主要受到两方面的作用力:一是外部世界的,二是内部世界的,即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外在动力是通过奖励、表扬一处罚等外在压力使教师参与评价,教师被动发展;内在动力是通过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激励教师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教师主动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改进、提高和发展为目的,通过评价帮助和促进教师提高成绩、找出差距、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实现发展。这一评价观认为,教师是发展的主体,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教师协调的发展目标的过程。在这一理论里,蕴涵着这样的理论假设:对于教师来说,(1)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而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教师主要是自我激励的,外部压力可以使他们达到最低标准,要想达到优秀的水平,还是要靠内都动力。(2)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评价获得足够的信息与有用的建议,学校为他们提供改进、提高的机会,教师是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受过较高程度教育的教师具有根据新情景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能力。(3)作为专业工作者,教师对其本身的专业具有高度的热情。如果工作所需的条件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极大激发,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国内外教师评价实践表明,依靠外在的奖惩,而不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其结果对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不大,在实践中也会受到教师的反对。而教师专业发展导向的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和自我实现为宗旨,具有影响全部教师的作用,而不只是影响少数不称职教师、有问题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大多都有强烈的事业心,总希望自己的工件做得更好,希望学校领导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而不希望接到一份筒单地判定他们工作的等第报告。 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动力分析 (一)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内在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艾曼贝尔证实,很多环境因素,诸如外部评价、监督、奖赏等都是有害于人的创造性的。教师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极富有挑战性,外部压力只会压制他们的个性,抑制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思维。教师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评价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自我价值。教师在评价实践中的主体性参与是评价活动的内在动力。 人文主义哲学认为,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是人类固有的特征,人始终在为自我成长和自我能力实现而坚韧不拔地奋斗着。而麦格雷戈的Y理论认为,人不是天生好逸恶劳的,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只要创造一定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员工就会努力工作,并希望自己的工作取得成功,能在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的同时,满足自身事业心的需求。作为专门工作者,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有着自身的职业追求。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①对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其职业生活中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不仅仅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强调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实现职业理想与追求的过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借助知识的传递,特别是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价值和功能,来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职业追求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了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我发展的组成。”②教师在学校发展、学生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③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运用了管理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关于“个人在组织中的价值”理论——作为个人,他们希望并且能够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途,在组织的目标范围之内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设条件帮助教师实现其职业追求。 不少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精神比物质更重要”的理论。过去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金钱和奖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事实上,人更是“社会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一定的集体,并受集体影响。对教师来说,绝大多数教师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渴望获得成功和他人的尊重等精神需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工作态度,即“士气”。士气的高低常常取决于教师在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要的满足程度,不完全是金钱。满足程度越高,教师士气越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越高。一旦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和贡献受到重视和表扬,他们的自尊心就会提高,其重要意义不亚于物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