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间情感关系刍议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荷泽师专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从发生关系的形式而言,有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也有以情感、认知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有认知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师生间情感关系。

      一、师生间情感关系的意义

      作为心理关系的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效果能产生重要的作用。

      首先,师生间的积极情感不仅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而且对学生是一种感染和激励。教师的积极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的体现,它是教师忠于教育事业,在教育工作中作出巨大成绩的重要的内部心理机制。教师对学生出自内心的爱如“润物细无声”的三春甘霖,学生从教师的辛勤耕耘中体会、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尊师情感。

      其次,师生间的积极情感不仅满足了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而且对教师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回报与激励。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正如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所指出的: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安全需要之后,继而产生一种爱和归属的需要。人是不能离开集体环境的,在集体中人既需要别人爱自己,又需要自己爱别人。一个孩子在入学前主要是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他们在父母那里得到爱和爱自己的父母,心理得以正常的发展。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孩子们很自然地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需求泛化、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要求老师也象父母那样关心照料、体贴爱护他们。学生年龄越小,越感到教师的形象高大。他们总认为教师有学问懂得多,因而,在学校里与教师一起度过时光的学生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热情关注,他们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赖、依恋心理。学生对教师的关注看得非常珍惜。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注意、关怀,意味着了解、重视、喜爱。有人说学生“象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这充分说明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做了好事,取得了进步希望老得到老师的表扬,遇到委屈、痛苦、不幸时,教师的同情和开导能使他们得到更大的安慰;犯了错误以后,教师公正的评判和真诚的帮助能使他们感到获得了最大程度的谅解。总之,当教师以自己的热情来满足沉重的情感需要时,就会收到相应的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健康愉快的成长时,感到的是一种欣慰与满足,同时又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激励。

      第三,积极情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积极情感,会使师生间产生一种“心心相印”,“忧乐与共”“相融无间”的心理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一种移情体硷。“移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即将一个人的目的、知觉和情感跟别人暂时联系起来,使他们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为一体。”[①]。师生间一旦发生移情,则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一方面教师情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学科的态度,另一方面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会进一步诱发教师的爱。由于对老师的热爱喜欢,学生会喜欢老师所教学科,愿意听讲,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原意向老师道出心中的秘密。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疏远、不信赖的态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或敌意,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教师所教学科上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就不利于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特征与形成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不同于其它人际关系也不是普通的年长一代与下一代的关系,它有其本身固有的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首先表现为它的社会性。这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不是从教师的需求和爱出发的,也不在于学生是否可爱,它是一种包含着深刻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的感情。

      其次,表现为普遍性。教师就该热爱每一个学生,要象阳光照万物一样,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学生。不因自己的好恶,或学生在各个方面所表现的差异,而存有自己的主观偏见。事实上,有些教师喜好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一坏百坏”的印象这不是教师情感所具有的特征。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应具有稳定性特征。教师的神圣使命决定了教师的情感特征应具有稳定性,它不是瞬息即变的冲动。而是一种持久的永恒的母爱式的感情。

      三、形成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教育与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样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形成师生情感关系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从教师方面而言的。

      〈一〉了解关心

      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了解不仅要了解外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就能找到情感产生的支点,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