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而对孩子的发展起着独特作用,从而也使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教育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学校教育应该怎样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怎样指导家长工作,却是一个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比较薄弱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些讨论。 一、传统家校结合模式评述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已摸索和总结了一系列学校教育与家庭的联系方式,比如家访、家长会、联系卡、家长来访、家长签字等等。这些家校结合模式从实践上看至少存在着以下两个弊端: 1.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家校结合应该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工作。可目前许多学校的家校结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校尽管要求教师加强同家长的联系,但这种要求因缺乏具体的检查与落实措施而流于形式。全校性的家校结合工作未能开展,教师个别与家长联系又缺乏保证,因而家校结合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2.事务性多、理论性少。一些学校的家校结合仅仅局限于事务工作之中。学校每当学生填报志愿、动员学生募捐等具体事情出现时才想到家校结合;教师每当学生打架、成绩下降、逃学等具体问题出现时才联系家长。而家校结合的重要内容——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则比较忽视,缺乏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宣传和辅导。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本身也缺乏家庭教育理论的修养,致使家校结合停留在一般的事务联系之中。 可以说,传统家校结合的根本特点是重联系、轻指导,把家校结合狭隘地局限于家校联系,显然这种观点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家校结合的涵义不仅仅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而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协调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整体指导功能,才可能达到较高层次的家校结合。 若对传统家校结合模式的弊端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弊端有的是模式本身所具有的,有的是模式操作运用的问题。比如家访,其最大缺陷是耗时太多,效率不高。教师的工作尽管没有八小时内外之别,但教师要把全班学生都作为家访对象确实需要付出极大的劳动。教师在晚上需批改作业、备课,而让他们挨家挨户的家访确有点勉为其难。但如果教师只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又会导致学生和家长对家访的错误理解。有的学生说,我不欢迎教师来家访,请家长是教师无能的表现。他们居然讨厌教师与家长共同讨论如何教育学生。有的家长说,教育子女是你们学校的事,我已经把孩子交给你们了。他们对教师的家访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在学校闯祸了。可见有的学生与家长对家访误解之深。而教师也往往存有“吃力不讨好”的抱怨情绪。又如家校结合中的家长签字,作为学校要求家长关心孩子学习的一种手段确实行之有效,但经常性、制度化的签字,也存在着缺陷:它不利于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养成,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家庭对于频繁的签字也会产生厌烦感,他们抱怨学校把自己的责任一厢情愿地推诿给了家长。作业、背书签字也起了一种误导作用,家长误认为家校结合便是帮助学校查看作业、督促学习。再如家长会,我们不难发现,家长会在许多教师眼中便是地地道道的成绩报告会和学习动员会。 我们并不想全盘否定家访、家长会、家长签字等家校结合方式。实际上,所谓“传统的家校结合模式”这一提法只是为了区别于后文所提到的模式而已。在今天,家访、家长会、家长签字等形式广泛存在,我们反对的是仅仅以家访、家长会、家长签字等形式作为家校结合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而主张用一些新的形式作为家校结合的生力军。 二、现代家校结合模式的设想 众所周知,近年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突破了原有的家校结合模式,给家校结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尽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在具体的操作及功能的发挥上尚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以家长学校为主体,以家长委员会为主线,辅之以家访、家长会、联系卡、教育会诊、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档案等形式的系统的、整体的、连续的家校结合模式的建立将势在必行。 1.家长学校为主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提出为家长学校的创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家庭教育中广泛存在的误区则是家长学校创立和普及的现实基础。家长学校作为系统地向家长传授育子知识的场所能有效地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子女水平,使家校结合在深层次上得以实现。 我国目前不少家庭陷入了教子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仅表现在个别家庭身上,而是具有广泛的意义。从家庭教育目标上看,目标偏高和目标偏离;从家庭教育内容上看,重智轻德、忽视人格塑造、压抑个性发展;从家庭教育方法上看,或溺爱或体罚或放任;从家庭教育实施上看,重言传轻身教,等等现象不一无足。怎样来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提高育子水平呢?显然学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由于学校教育在一体化教育机制中占主导地位,是教育的主体,再加上学生在校学习,比较了解学生情况,又具有办学的经验和能力,使学校具有相对有利的条件和优势创办家长学校。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有些家庭是好的,有些家庭是不好的。我们不能说家庭想怎样教育,就可以怎样教育,我们应组织家庭教育,而且作为国家教育的代表——学校,应当是组织者。”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来看,这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诚如有人用数学等式“100+0=50”来说明这一问题一样,学校教育若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因而我们说,家庭教育误区的广泛存在为确立以家长学校为主体的家校结合模式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现实基础,学校教育的性质和地位也决定了它有承担教育家长的义务和责任,办学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凭借家长学校这一阵地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家长学校为主体的家校结合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站得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