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矫正是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进行目标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江西省萍乡市教研室在第二轮目标教学实验中,紧扣反馈矫正这个关键环节,作为深化发展目标教学新的生长点,制订了反馈矫正专题研究方案,深入研究反馈矫正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并探索在学科中构建切合自身特点的反馈矫正的规程。反馈矫正专题研究要取得成效,有实践操作的问题,更有理论的深化研讨,为实践导向的问题。这里我们想谈谈在目标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反馈矫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反馈矫正要强化对目标教学的调控功能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发现,不少教师并不理解反馈的全部含义及其在目标教学中的作用,于是没有给反馈方法的运用以足够的认识,因而未能启动反馈的全部功能,影响了达标的效果。 反馈的误区有三:一是偏离教学目标盲目检测。他们把反馈看成一种装饰性的程式,随意拼凑几个“检测题”,以为“亮了牌子”就达到了反馈的目的。这是目标教学形式主义倾向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把反馈仅理解为终端反馈,缺乏有效的教学过程反馈,使反馈失去了教学调节功能。三是有检测反馈,缺乏有效的矫正措施。知识失误,多半出在差生,这种反馈,使目标教学失去转化差生的效应。 实践和理论证明,一个完整的反馈过程必须包含三个要素:①预期目标;②反馈信息;③调节矫正。不少人把反馈仅仅当作“反射”,“反回”,以为只要收到了教学信息就是完成了反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仅有反馈,是不完整的反馈,因为获取反馈信息只不过是反馈中的一个环节,反馈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进行调节以改善教学性能,反馈的关键在于调节矫正。 在反馈矫正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强化调节矫正的功能呢? 第一,要明确教学反馈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反馈矫正的前提,并制约着反馈的手段和次数,而反馈矫正则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保证。在前面提到的反馈三要素中,预期目标并不明显出现在反馈操作过程之中,是反馈矫正的一个内隐性因素。 不少教师在反馈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究其原因就是不明确教学目标在反馈中的制约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他们没有认真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不清主次、高低,能力的水平层次杂乱、模糊,有的虽然制定了较恰当的教学目标,但一经展示后,便置之度外,缺乏认定和回应的环节,这种教学目标同样缺乏导教导学的功能。这两种情况,在教学反馈中都不可能在反馈中出现良好的调节矫正的作用。因此要强化调节矫正功能,必须认真制订主次分明、层次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充分发挥其教学导向的作用,然后在反馈中紧扣目标选择反馈的手段和次数,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矫正,真正起到教学调控的作用。 第二,要强化“调节意识”,重视教学过程反馈。 不少教师教学应变能力不强,在反馈信息中发现不了自己的教学缺陷、教学问题,或者发现了问题,却找不到相应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进程,一味按原定的教案中的教学设计进行下去,使部分学生在教学中出现“脱钩”现象。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行为的调节。调节的效果,取决于对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处置能力。教师迅速捕捉了信息并对信息作了准确判断,就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自身行为的调节,或放慢速度,或改变角度,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时终端反馈,准确地说,只具备对学生知识失误的矫正功能,而不具备教学过程的调节功能。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过程反馈,才能培养和提高教学调节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的设计,选准反馈的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辨准反馈信息,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的效应。不能把过程反馈当作“灵机一动”的教学行为,教学前在教案中应有明确的设计,如果是文字性的检测反馈,还应拟定有针对性的检测题;课后还要对过程反馈作必要的反思,辨析教学调节的效能,寻求有效的反馈时机、方式和措施。 第三,要强化“矫正意识”,促进教和学中失误的转化。 实施了反馈,而缺乏有效的矫正措施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成达,必须借助反馈不断地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知识进行调节和矫正。教学反馈,不能只提供学习结果,还必须包括对未达标的结果进行矫正。缺乏矫正的反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效的反馈。反馈一一调节、矫正统一在完整的反馈过程之中,过程反馈固然要侧重教学调节,却不能忽视教和学的失误矫正。强化“矫正意识”实质上就是强化差生转化意识。学习不良的学生(包括差生),学习失误的频率较高,产生失误的原因往往具有代表性,对这类学生进行及时的、经常的、有效的矫正,能有力地促进差生的转化,同时也可以帮助优、中学生辨析正误,引导他们继续提高,这是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率的有效途径。矫正要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启发学生找出产生失误的原因,增强正迁移能力,减低负迁移。矫正还要注意导引达标的方式,要多让学生在辨误的基础上自达,如果还有困难,可让优生助达。问题难度大,失误者众,教师要集体导达。矫正还要灵活运用激励措施,在耐心启发的基础上,学生自矫达标,教师要给予鼓励,以激发继续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