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

作者简介:
课题组负责人:卓晴君。本文执笔:王卫国、郑旦华。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自革命根据地建立直至现在,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的方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贯彻这个方针的实践中创造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教育科学工作者在对教劳结合的意义、功能、规律、途径、方法和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虽然,建国以后在执行教劳结合方针方面也发生过“左”的偏差和失误,但总的方向是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教劳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发展,反映出许多时代的新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教劳结合方针的贯彻落实不尽理想,尚有许多思想认识问题、实际工作问题和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教劳结合的历史经验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当前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尚未能及时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地普及和推广;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教劳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出现的许多新的重大课题研究得很不够;不少地方和学校对教劳结合认识还不到位,行动不积极,工作没有落实,教劳结合还是教育工作中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然而,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这些都要求我们更加坚定地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更好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构建面向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教劳结合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越益成为当前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要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突出应用研究;坚持研究与行动紧密结合,边研究边指导和推动面上实施教劳结合的工作,边组织教劳结合的积极分子队伍,努力使研究成果为新时期学校全面实施教劳结合的决策和改革实践服务。

      在研究内容上,本课题划分为文献资料研究、现状调查研究、基本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经验研究、实验研究和对策研究等七个方面。在研究领域上,分为综合研究、基础教育问题研究和高等教育问题研究。考虑到研究领域的特殊性,经课题组负责人商定,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由吉林省教委主任陈谟开同志负责,独立组织研究,独自进行成果鉴定。

      据此,本课题确定的主要研究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1.研究马、恩、列、毛、刘、周、邓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教劳结合的重要论述,及其对当前我国教劳结合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指导作用;2.系统整理、研究建国以来我国实施教劳结合的历史文献资料;3.探讨在新时期实施教劳结合的意义、内涵、外延、方法、途径以及本质特征等有关理论;4.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对青少年实施教劳结合的心理学问题(后因主要研究人员出国未进行到底);5.现代俄国(前苏联)、英国、日本、印度、德国等国与我国在教劳结合方面的比较研究。

      在应用研究方面:1.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实施教劳结合的历史经验教训;2.调查我国普通中小学实施教劳结合的现状;3.在城乡、企业的普通中小学中选择若干不同类型的实验点,进行教劳结合的实验研究;4.研究制订普通中小学教劳结合的评估标准;5.研究普通中小学教劳结合的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基地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

      三、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本课题是一项跨领域、跨学科、跨地区的综合性研究课题。

      本课题组建的研究队伍,主要由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组成。在主要研究人员中,有教育科研人员, 还有一批教育行政方面的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优秀的劳技课教师和教研员;在年龄结构上,有老专家、学者,有年富力强的中年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也有一批青年同志。充分体现了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和第一线的教师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特点。此外,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个案研究不断发现典型,不断扩大研究队伍,体现了专业研究与群众性研究相结合。

      课题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地域非常广,如在进行基础教育实施教劳结合调查的过程中,向全国15个省的15个城市和15个县发出了关于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小学劳动课和公益劳动、勤工俭学、家务劳动、选修课、兴趣小组等方面的调查问卷,收回部分市、县的中学、小学和劳技中心的答卷的有效率近70%;实验组在全国11个省市设立了17个实验点(基地),开展大面积的实验研究。因此,这项课题的研究得到全国上述地区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在全国范围内对推动地方和学校更好地贯彻教劳结合方针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研究成果质量效益分析

      “教劳结合”研究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中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是首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如此众多的省市和各方面人员来全方位地研究教劳结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属首次。本课题研究的领域广泛,内容较全面、系统,有些内容填补了空白。如,文献资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该领域文献建设上的空白;理论研究成果突破了原有的框架,对教劳结合的理论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历史研究成果中提出的一些历史性结论和探索的一些规律,填补了教劳结合史上的空白;实验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教劳结合模式的概念,并提出了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和配套的操作体系、评估体系,有很强的实用性,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对策研究,根据各子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实施教劳结合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高度对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劳结合工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