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两地间的教育对接与互补已成为当前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在香港,早在中英联合声明草拟之际,有关的学者就已关注这一问题。随着回归的临近,研究也逐步深入。本文拟对香港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加以介绍,以提供参考。 一 教育在过渡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香港大学教育系副教授白杰瑞(Gerard A.Postiglione)认为,教育在转换期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若不发生军事行动的话,教育就是最为重要的了[1]。教育可以帮助形成1997年以后新一代的思想,影响政府机关录用人员的标准,维持高水平的人力资源,以及作用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对于祖国文化的认同等。 香港大学教育系副教授李荣安指出,教育有两种功用:一种是保守的,另一种是创新的。前者旨在维护特定社会特定时期的特点。在此方面,香港教育与大陆连接,考虑到中国大陆将对香港教育施加越来越多的影响,可以预见,普通话教学会增加,一些学校甚至会用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在教育的创新功能方面,教育变革仍将成为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香港应有意识地提高教育水准,继续实行教育改革,增进国际联系,从而充分实现创新功能,以便为中国未来经济和教育发展提供动力与范例。如果香港能充分地利用好教育的创新功能,它将一定会在教育的试验与开拓性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而有利于香港和中国大陆两地的未来发展[2]。他坚信,只要中国仍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仍关注于提高教育,香港教育对大陆未来经济与教育发展必将作出贡献。他认为香港教育制度将会在50年保持不变是不现实的,社会在变,教育制度也会变,即使能够认识到香港将日益同大陆的制度相统一,但想精确地预计其变化也不容易,因为在中国不同地区已有各种不同的改革。 二 “九七回归”使得香港教育发展所依赖的社会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白杰瑞指出,东欧和香港都面临着转换,东欧需要适应西方体系而自身并不一定完全资本主义化。香港则需要适应中国大陆而并不是马上转变为社会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有大量人移离香港,中资的影响日益扩大,来自大陆的新移民日多,他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接受教育的,这些因素使香港的资本主义成为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socialist bourgeoisie),从而改变香港教育的背景条件,对香港学校气氛形成较大影响。同时,包括教育在内的许多方面的国际化又是1997年以后被用来抵制大陆影响的一种途径。由于香港于2047年成为社会主义时的公民是现在的中小学生,所以教育应开始考虑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问题。在白杰瑞看来,回归所引发的教育社会背景的变化使香港教育陷入二难:一方面要求教育变革以应当代当地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担心平稳与繁荣。 曾担任过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之职的Paul Morris教授认为,同其他大多非殖民化的情况不同,香港回归中国在许多民众看来将不是以解放和自我独立为结果,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不定与疑惑[3]。回归导致了对培养学生成为未来中国公民的压力。一方面,产生出了主要来自于政府的对课程的影响,其基本目标是保证回归顺利,途径是通过修正学校课程内容以促使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传统以及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运转。另一影响主要来自当地社区,目的是通过课程提高民众的政治意识和参与程度,从而保证香港民众具有主动的政治认识以保障1997年以后相对自发的政治和经济实体,特别是运用课程支持促进香港政府成为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制度。尽管香港中学课程一直都受到对于政治方面的考虑的影响,但回归的影响却更加显著。首先,它影响了学科范围;其次是内容以及对内容的处理方法;再次,回归使得香港政府建立起新的德育指导原则。 但是,也有人认为回归并没有给香港带来什么特别的社会背景。香港大学课程系教授Anthony E.Sweeting就坚持认为,香港一直就是充满了转换(transition)的地方,不仅仅表现在居民转换这一点上。变化从来都是香港生活的重要事实,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政治和社会经济关系都如此。香港课程一直都被政治因素影响,尤其是大陆的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一直都由内外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尽管即将来到的转换占满了今日几百万港人的思想和情感,其实情况并无独特之处,过去长期以来影响港人的趋向和各种因素仍将在转换期间以及之后影响香港社会[4]。 三 香港地区社会文化的独特性影响香港教育在回归前后的作用与发展 白杰瑞指出,香港地区具有独特的历史经历,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而具有很长的历史,却又是殖民地,既有中国的传统又与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都不同,这种独特的香港社会文化是战后香港的一大特点,对于“97回归”意义很大。巨大的价值观差异反映在教育上,存在一系列相互对立的归属方面,如文化、社会、政治等。例如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汉语、学校与之相联的各种组织以及学校内的社会阶级组成等。另外,香港社会现代化程度很高,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市场力量占统治地位,传统价值观式微,以致缺乏道德精英,形成道德和文化上的责任匮乏等特点,加上与英国传统的英才教育、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从而在80年代初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严格管理体制和监控机制的学校教育系统。这样营造成了一种香港所独有的现象,即尽管香港人口拥挤,许多学校都处在居民区之内,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融合却很少。这种距离既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缺少沟通,也由于学校领导同社区之间的隔膜,各种学校管理委员会都不把自己看成是向所在社区直接负责的团体,而只向教育署负责,因为他们的经费分配及视导是由教育署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