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形势下教育的经济取向和人文取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暨南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的经济取向。教育的人文取向作为教育的基础和根本,不仅不应由此而遭削弱,反而更应加强,以利于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功能的更好发挥。教育的经济取向与人文取向不是水火不容,而应是良性互动的对应统一,在肯定教育的经济取向的同时应注意对教育的市场取向的合理限制和对教育的科技取向的重视,在加强教育的人文取向方面则应偏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基础学科的建设。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有两个:一是物质文明,二是精神文明,前者以经济发展为主要标志,后者则以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为集中体现。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程度的两个主要标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生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现代化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水平;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加依赖于教育。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从精神方面来讲,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都绝对不容忽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社会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竞争,那就是教育的竞争。离开了教育这个强大的后盾,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教育的地位如此举足轻重,如何发挥好教育的宗旨、方法、内容以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的特殊地位作出相应的调整,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市场经济给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这就使得教育不得不面向市场,教育的经济取向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另方面,教育自身的宗旨是立足于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的人文取向本是无以替代的天职。那么,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教育的人文取向是否会被经济取向所包容,抑或干脆从属于经济取向?还是应坚持两者并重、甚至加强人文取向?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一、教育的经济取向:不可回避的现实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主要是通过调整产权所有关系、价值交换关系、供求关系、竞争关系和契约关系来解决生产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其作用的特点是主要通过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作出自发的调整,较少人为的干预,这也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区别的关键。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主体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我国正在进行的市场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建设,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有两点重要的不同:其一,我国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的,也就是说市场的主体以公有制经济主体为主;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自觉的选择,力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盲目性,适当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决定了其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地位、作用不是完全自发的。而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市场主体,它在市场中也必定有着与其他的市场主体的不同内涵和运行方式。

      1.教育的经济取向与市场取向

      教育的经济取向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培养适合经济建设的人才;二是指教育自身也有经济价值,它也部分地参加到市场中来,靠投入产出来保障自身的利益和维持长久的发展。后一方面的含义,即是教育的市场取向。在这一个意义上,教育的经济取向大于市场取向,或者说,市场取向只是经济取向中的一个部分。这是由教育自身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儿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教育的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通过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进步而体现出来;通过这两种方式,教育参与到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并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教育的经济取向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教育的经济取向中的市场取向部分,则需要作一具体的分析。

      教育的市场取向将教育置身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竞争中,以一般产业的投入产出标准来衡量教育事业的得失成败,决定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简言之,让教育的发展也跟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转,随行就市地调整其结构。对这样的“市场取向”,必须作出适当的限制。首先,“现代化”的涵义绝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它同时是科技的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即包含了德、智、体、美、劳、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全面、均衡的发展,这既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也是教育事业的最终目的。如果偏离了这一轨道,片面地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则不仅背弃了教育的宗旨,而且势必造成教育的畸形发展和摇摆不定,最终阻碍知识的传播与进步,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将教育事业完全推向市场,极易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恶性竞争,既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高等教育和科研的发展。教育是一项需要广泛、长期和持久的投资,才有可能逐渐收到回报的巨型事业,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能力。教育事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主体不可能由一般的企业或社会团体来承担,而只能交给政府去管理。如果让教育完全参加到市场竞争中去任其生灭,那么以盈利为第一目的(实为生存需要)的教育就极易选择那些急功近利的方式,而投资多、见效慢的普及型教育及人文教育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或争相设立“时髦”专业,或盲目攀比,比层次“高”、比技术“尖”,蜂拥而上造成人才浪费、技术浪费和资源浪费,这是极其危险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教育的市场取向的合理限制才显得十分必要。

      限制教育的市场取向,并不是不要市场取向。恰恰相反,限制是为了使市场取向发挥更好、更积极的作用,使教育的发展更加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整体提高。市场取向使教育不再是“坐而论道”,而是密切关注并积极配合市场经济的建设;市场取向也给教育带来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迫使教育作出面向视实、面向社会的选择;市场取向更加速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不断革新,加速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这些都是市场取向为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对教育的市场取向的限制,应当是一种合理的限制,更是一种积极的引导,使市场取向的正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负面影响得到有力控制。这只有在政府的领导下有步骤、有计划地统一安排、社会各界作出相应配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2.教育的经济取向必须以科技取向为基础

      如前所述,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来实现,其中科技的进步更是直接影响着教育为经济服务的规模、程度和方式。可以说,教育的科技取向是教育的经济取向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