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云南回族商帮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云南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云南回族商人与缅甸等国的贸易始于元代,之后不断发展,至清代中期以后达到高潮,出现了一批回族商帮、商行和商号。回族商帮的足迹遍及我国西南地区,以及邻近的东南亚、南亚等国,为发展云南的对外贸易做出了贡献。 云南的对外贸易主要为回族的西南支即大理及其周围地区的回族所从事。云南回族商帮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在我国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及缅甸、越南、老挝、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国都留下了足迹,并有部分回族定居在云南邻近国家。回族商帮的对外贸易活动,不但促进了历史上云南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西南丝绸之路的拓展与繁荣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云南的回族商帮形成于近代。在此之前,回族对外贸易的货物是靠马帮运输。马帮商队的头领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马锅头(马帮的首领),又是行商,依靠长途贩运作为赚取利润的主要方式。因此,回族商帮的兴起与繁荣,与马帮运输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一些回族商帮就是靠马帮长途贩运发展起来的。 云南的回族马帮,主要是沿着西南丝绸之路开展与我国四川、西藏地区,及缅甸、泰国、老挝、印度等国的贸易。作为中国西南的一个省份,云南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其他地区与南亚及东南亚各国或小邦国之间的一个贸易中心和货物集散地。通往境外的商道起自昆明(云南府)、大理、腾越(今云南腾冲)以及南部的思茅等地,向西和向南蜿蜒伸展,穿过崇山峻岭,向西由西藏地区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向南则抵达缅甸、泰国的富庶平原,直到其最南端的一些港口城市。在云南人看来,贸易先是趋向于南方的,而由于云南回族逐渐在这一长途马帮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他们的聚居点及清真寺在许多云南的城镇里也是趋于向南郊发展。到18世纪末叶,云南穆斯林商人马帮的足迹已遍及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和老挝,以及中国四川、贵州、广西等省的广阔地区。虽然有许多汉族及山区各少数民族参与了这种贸易,但有资料表明,这种长途马帮贸易最初是回族穆斯林的特有行业。这些商道在沟通云南与邻近东南亚诸国联系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回族定居在缅甸、泰国及老挝山区。[①a] 可以看出,回族马帮商队贸易的重点首先是南方,由此沟通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与缅甸、老挝、泰国等国的贸易。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回族商人也注意到了另一条贸易通道,即由云南、四川经西藏到达印度的“茶马古道”,并拓展了与印度阿萨姆等地的商业交往。“茶马古道”是历史上云南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起自云南的普洱等地,南北穿过整个云南,又经四川、西藏,最后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国。[②a] 云南回族商人与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北部之间的陆路贸易始于元代,这一方面是由于大批回族在此时期进入云南,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元代云南及其通向邻近国家站赤(驿站)的设立。[③a]在同这些国家进行贸易的过程中,一些回族商人逐渐定居在当地,但他们大多仍继续从事长途马帮贸易。19世纪中叶杜文秀起义失败以后,又有相当数量的云南回族商人迁居泰国、缅甸等国,推动了长途马帮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云南回族商队在邻近东南亚国家的活动范围已相当广泛,并通过两条主要商路开展对外贸易。一条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经缅甸景栋进入现今泰国境内的清莱府,向西可达夜赛;另一条从思茅进入老挝的丰沙里省,先向南穿过琅勃拉邦省,然后向西越过湄公河,进入泰国清迈地区。 云南马帮商队出境贸易通常是在旱季,即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以方便途中行走。前往泰国清迈,他们带去的货物有胡桃、栗子、丝绒、布料和黄铜器皿;前往缅甸掸邦的景栋和八莫,他们带去的货物有毛织品、精美的棉布、地毯、毛皮和食盐。[④a]在同一季节,马帮商队向北返回,所携带的商货有原棉、宝石等,有时还有粮食。在货物运输途中,马帮商队要依赖那些商队必经之地的控制者,利用他们对道路的所有权,更重要的是要寻求他们的保卫和庇护。虽然商队常常是全副武装,但仍无法抵御沿途土匪和对其抱有敌意的地方土著的袭击。云南马帮商队的长期存在并通行于各条商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向控制商道的各种势力缴纳通行费。克钦山是征收这种通行费的最典型的例子。在克钦山地区的昔马、赛董和新仑等地,有许多用栅栏防卫的村寨座落在云南西部和缅甸胡康之间的山区,克钦贵族控制着这些村寨,通过对途经的商队收取通行费获得财富和实力。有时这种通行费是以食物缴纳,比如缴纳为短途商运而准备的盐和大米。[⑤a]另外,云南商人还不得不在其货物运进云南时缴纳国内税。这种税称为厘金,在商队进入云南边境城镇时征收。在每一个县地都设有关卡,根据商队运输货物的多少而确定厘金的数额。被山民或地方头人征收的过路费,通常是一些个人和团帮的收入来源。但是,过路费不能征收得太多,否则进行长途贩运的商人就无利可图,任何商队也不愿意被沿途靠此为生的人对其进行劫掠。如果过路费太高,或者如果商队遭到抢劫,原来的道路就会逐渐被其他路线所代替。 马帮长途贸易需要掌握地理和低地中国人社会范围以外民族方面的知识,云南商人的生存和发财就是依靠这种知识。他们定居在云南的邻近国家,与当地各民族和睦相处,因此,19世纪后期云南回族起义失败后,这些中国穆斯林并非作为陌生人进入东南亚,而是继续作为山区贸易者和中间商。[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