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6)10-0123-08 在我国当代文论研究的整体格局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以下简称“马文论”)研究历来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也取得了许多公认的理论成果。同时,也总是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种种质疑。马文论研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策略,力图在回应这些质疑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可能性。然而,这种研究策略的调整似乎并没有改变其不利局面,而是带来了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有必要针对这些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反思,真正把握马文论的精神特质,并联系当代文论和文学研究的实际,找到它应有的发展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当代困境 曾几何时,受一定时代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马文论研究处于当代文论(包括文学基础理论、古代文论和外国文论)研究的领先地位,其影响不言而喻。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变革之后,虽然当今主导意识形态与文化语境并没有发生多少变化,但就马文论研究的地位和影响而言,却已是另一种景象。与当今西方文论特别是某些后现代理论的风光无限相比,显然形成鲜明的对照,要说当今马文论研究面临某种困境,似乎也不为过。在笔者看来,这种困境的表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当今高校中文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中,马文论课程教学与研究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高校的中文学科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普遍开设四大文论课程,其中马文论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相适应,马文论教材的编著与使用也蔚为大观。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目前仍开设马文论课程的已寥寥无几。之所以取消这门课,据说是因为学生不愿学,老师也不愿教,更谈不上对其思想理论的接受与运用。与此相关的教材编著和理论研究,无疑也都并不景气。虽然有关部门极力推行“马工程”教材编著,马文论教材当然也纳入其中,但其编著和使用效果如何,实际上也并不乐观。二是在当今文学理论学科的学术研究中,马文论研究有逐渐边缘化的趋势,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数相对较少,研究成果的影响也比较有限。这与其他文论形态的研究特别是与西方文论研究的热闹景象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当然,其中有关“西马”学派的文论研究仍有不少,但这常被归入西方文论研究范围,与通常意义上的马文论研究还不是一回事。三是从文学理论被实际运用于文学研究的情况来看,可能就更是难以比拟。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研究中运用各种西方文论观念与方法进行评论阐释,比如叙事学、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而自觉运用马文论观点与方法来进行评论阐释的,却很少见到,可见马文论对于实际文学研究的影响力也甚为薄弱。 如果我们承认上述现象的确如此,那么,值得思考和追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马文论已经过时,真的不管用了吗?可能还难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笔者看来,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与当今社会现实语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马文论研究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 首先,从前一个方面来看。当今社会现实语境的突出特点,是思想观念多元化。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好,但问题在于,不少人在思想观念多元混杂的现实面前丧失了主体自觉性,陷入了盲目性。这一方面表现为对各种五花八门的思想观念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缺乏应有的判断和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对某些思想观念盲目反感排斥,越是强调为指导思想的东西,就越是反感排斥拒绝理解接受。当然,像过去极“左”时期那样,不管是否理解都要盲目迷信,这固然是荒唐的;但像现在有些人那样,根本不愿意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也根本不管这个东西是什么便盲目反感拒斥,同样是不可理喻的。从文论界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一些人对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西方文论追逐不休,而对马文论则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厌倦情绪,在文论界对西方文论的追逐和阐释炒作中,马文论研究被挤压而边缘化,或许就是难以避免的命运。 其次,从马文论研究本身方面来反思,无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有些人有意无意地贬抑马文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它的声誉,影响了人们对它的看法。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其中并没有多少文学理论;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有一些地方谈到文学问题,但也都是断简残篇式的零散化论述,并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理论,缺少作为文学理论的系统性和学理性;还有人认为,即使承认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中存在文学理论,那也是特别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理论,而不是学理性的理论,因此并不认为它有多大的学术价值;甚至有人干脆断言,不管马文论有什么或是什么,它都已经过时没有多少意义价值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另一种情况则相反,有些研究者为了维护马文论的地位和影响,回应和反击如上所说的质疑与贬抑,就要极力强化对它的理论阐释。比如,人家说马文论不重视艺术审美,那就极力从马、恩著作中去找出一些有关艺术审美的论述来加以证明;人家说马文论只重视文艺的外部规律而不重视内部规律,于是又去找出一些有关文艺内部规律的论述来进行阐释;人家说马文论是零散化的论述不成体系,于是就按照某种体系化的结构来进行整合,力图把它整合成为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人家说马文论政治性强而学理性不足,于是又极力要把它“学理化”甚至“原理化”,也就是按照文学基本原理的思路,把马文论中的相关论述找出来加以构造和阐发,寻求建立一个接近于文学原理的理论系统,这样就似乎可以提高它的阐释力,如此等等。这样做总让人觉得是陷入了一个圈套,在这个圈套中转来转去,不仅转不出来,反倒容易导致自我迷失。还有就是有的研究者总想把马文论的版图极力扩大,把原典形态的马文论与后来阐发形成的理论形态都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所谓“一体两翼”的庞大体系。所谓“一体”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建立的文论;所谓“两翼”指“西马”和“中国化”的马文论,把这看成是马文论的新发展。当然,也有人认为把“西马”文论归入这个体系不太合适,但把“中马”文论包含进去似乎理所当然。然而这样整合的结果,是把许多不同特质的东西混杂起来了,把经典本身与“注经”的东西混杂起来了,很可能把马文论本身的特质模糊或掩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