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述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建英,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边疆研究所,北京 100732 许建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东突”问题成为影响新疆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文本尝试论述“东突”问题及其分裂主义理论的形成与本质,梳理“东突”分裂活动的历史、演变和现状,阐述100多年来“东突”问题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脉络。


期刊代号:D4
分类名称:中国政治
复印期号:2016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16)06-0001-10

       20世纪以来,“东突”问题一直严重危害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严重危害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近几年来“东突”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宗教极端思想甚嚣尘上,极大地影响了新疆社会稳定和发展,严重破坏维吾尔民族文化传统和现代化进程,“东突”问题呈现复杂化态势。梳理“东突”问题的形成、衍变与现状,对更好地应对“东突”问题,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关于“东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尚缺乏全面深入的专题研究①,本文尝试就“东突”问题的历史形成、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趋势加以较为系统的分析。

       一、“东突”问题及其理论的形成

       何为“东突”问题?这个概念人们一直在使用,却鲜有界定。所谓“东突”是“东突厥斯坦”一词的简称,而所谓“东突”问题是指林林总总打着“东突厥斯坦”旗号的势力,炮制“东突”分裂主义理论,企图以各种手段分裂中国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国”的分裂主义问题。换言之,“东突”问题是在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以下简称“双泛”)思潮影响下,“东突”势力杜撰“东突”分裂主义理论,吸收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和暴力恐怖主义思想,长期进行分裂中国新疆的问题。“东突”问题的实质是分裂中国的问题,是对中国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挑战。

       那么“东突”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东突”问题是在“双泛”思潮影响下将不规范的地理概念“东突厥斯坦”政治化的结果,是“东突”分裂主义付诸“实践”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东突”分裂主义加以初步研究。

       (一)“东突厥斯坦”:英俄炮制的地理名词

       所谓“东突厥斯坦”,又被称为“中国突厥斯坦”,完全是近代产生的概念,是从地理名词“突厥斯坦(Turkestan)”分化出来的新名词。“突厥斯坦”本来是个地理概念,“斯坦”(-stan)原意是地方、区域的意思,“突厥斯坦”意指有突厥人居住的地方。由于不同时期“突厥人”居住地是变化的,所以该词是一个模糊的历史地理概念。该词最早见于公元6-7世纪的中亚古代文书,具体是指中亚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河中地”的一小块地方。到12世纪,该词指“河中地”的大部分地区。13世纪上半叶,蒙古成吉思汗西征时占据中亚,“突厥斯坦”基本上被“蒙兀尔斯坦”所代替。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又有人使用“突厥斯坦”一词,只是其所指范围仅限于河中一带。17世纪初“突厥斯坦”再度匿迹。19世纪初,“突厥斯坦”又再次被提起,可见,“突厥斯坦”是中亚南部对其北面操突厥语诸族居住地的泛称,其实质是个不规范的、宽泛的和模糊的地理概念②。

       19世纪初“突厥斯坦”被再次提起与英俄在中亚地区扩张和竞争密切相关。19世纪初英俄对中亚地区竞相进行地理考察,正是在此背景下,1805年俄国人季姆科夫斯基在其使团报告中提及“突厥斯坦”一词,旨在表述中亚和中国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这个地理区域。由于两地的政治归属不同,民族、风俗、历史和语言也存在颇大差异。英国人及其他西方国家间或也使用该词,以表述该区域,可见“东突厥斯坦”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出现的。19世纪中后期,沙俄先后兼并了中亚的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三个汗国,在中亚的河中地区设立“突厥斯坦总督区”。这样今天中亚五国所包括的地理范围被西方殖民主义者称为“西突厥斯坦”,也称为“俄属突厥斯坦”。可见,“东突厥斯坦”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炮制的词,其最初内涵仍基本限于地理意义。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由于英俄进一步扩张,这些词的内涵开始变化,反映了英俄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野心。沙俄之所以再次提出“突厥斯坦”概念,目的是为其扩张服务,想借所谓“遗产继承论”,把中亚诸操突厥语民族联合起来,达到侵占整个中亚的目的。而英国则针锋相对,为实现霸占整个南亚次大陆并向阿富汗、中亚和中国新疆南部扩展其势力的目的,则把天山以南到阿富汗以北的广大地区称为“南突厥斯坦”;同时,英国还以帕米尔高原为界,提出所谓的“西突厥斯坦”和“东突厥斯坦”。其中,“西突厥斯坦”指的是现在中亚五国的地区,而所谓“东突厥斯坦”则是指中国新疆南部,后来又进一步泛指整个新疆。随着英俄的使用,这些词也逐渐出现在一些欧洲人的著作中。

       可见,“东突厥斯坦”是近代才出现的新名词,最初只是表示地理范围的概念。它是英俄殖民主义从其殖民体系、地理勘探体系出发命名的,反映出英俄殖民主义者对中国地理的无知和漠视。

       (二)“双泛”影响及“东突厥斯坦”政治化

       随着英俄在中亚竞争的加剧,“东突厥斯坦”一词包含的地理范围不但被扩大化,用以指代整个新疆,而且被赋予政治及民族意义。“东突厥斯坦”一词政治化奠定“东突”分裂主义的理论基础。

       “东突厥斯坦”一词政治化是“双泛”思潮影响的结果。19世纪下半叶,阿富汗人哲马鲁丁创立“泛伊斯兰主义”,鼓吹联合所有穆斯林国家,建立一个统一的伊斯兰教政治实体。而此期为反抗沙俄泛斯拉夫主义压迫,沙俄统治下的鞑靼人伊思马勒·伽思普林斯基最早创立“泛突厥主义”思想,后来阿克楚拉等人加以完善,主张联合从小亚细亚到中亚的所有操突厥语民族,建立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双泛”思潮被日渐衰败的奥斯曼帝国所利用,使“双泛”思潮相互交织,转化为广泛的政治运动。“东突厥斯坦”一词政治化及“东突”分裂主义理论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