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学博士论文看我国政治学研究之取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桑玉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周光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政治学研究

内容提要:

博士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博士论文是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成果,形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而,对博士论文进行梳理不无裨益。政治学博士点设立三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学博士,但却未见对博士论文的梳理。这就需要采用文本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政治学理论专业的369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研究范式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中国政治学引介与创新的贡献,辨析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的政治学之间的“身份危机”所在。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要坚守价值取向与立足现实关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政治智慧与挖掘本土积累的政治实践,在引介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实践中国的经验,建构中国的理论,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为中国政治发展作出政治学应有的贡献和智慧。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11 期

字号:

      学界普遍认为,我国政治学的恢复与发展,直接得益于邓小平同志的积极倡导。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谈到,“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①此后,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得以恢复并获得了常态化发展。不仅国家及地方陆续成立了政治学的专业研究机构,普通高校也分别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博士生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素养的综合反映,是评价博士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②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届政治学博士生毕业已三十年,为中国的政治学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本文试图对近些年来的政治学专业博士论文进行一些分析研究,研究的取向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是什么,研究范式是否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等等。我们认为,对类似问题的回答不仅是政治学研究者关心的,也是社会需要了解的。

      目前,对于博士论文的评价性分析基本是沿袭McCurdy和Cleary提出的六项指标进行的,即研究目的(purpose)、研究方法有效性(validity)、理论检验(the testing of theory)、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s)、论题的重要性(topic)、论题的前沿性(cutting edge)。③运用上述方法,部分学者对政治学的相近专业行政学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研究,也在个别指标设定上增加了自己的阐释。本文无意于进行政治学博士论文质量的比较,也无意于对样本高校的政治学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仅仅是对政治学在研究什么进行描述性分析,因此,我们将放弃采用McCurdy和Cleary提出的六项指标分析方法,主要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2011年至2015年9月)政治学理论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研究,集中探讨政治学博士论文在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研究成效,关注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定性与定量之争、殿堂与田野之争等相关的问题,以此关注中国政治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政治学研究中的价值取向与现实关怀进行反思,对政治学与行政学的“边界”、交叉学科等“身份危机”予以关注,对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政治学的论争进行辨析,力求未来的政治学研究体现出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主题关怀、“问题与主义、政策与理论、制度与价值”等一般走向。④

      一、本文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

      对于案例分析式的论文,我们认为,其最大的难度不在于分析,而在于如何选取案例。案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结果。在本文中,我们对于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的高校的选取标准依据的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结果显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并列第一,华中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云南大学分列四到十位,其后是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在所列排名前十名的高校中,云南大学的政治学二级学科政治学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在2011年获得的(一级学科政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获得),因此,其最早招生应该是在2012年,首批学生最早毕业也应该是在2015年。因为我们选取的时间跨度在2011-2015年,故而本文未能包括云南大学。在后续的高校递补中,清华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在2011年获得的⑤,查阅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发现,清华大学2012年才开始招收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的博士生⑥,故而本文所及之论文也未能包括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2011年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时具有的⑦,因此,本文也未能包括东北师范大学。综上,本文的样本高校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苏州大学。

      确定高校后,为了高校政治学理论专业之间的一致和便于比较,本文对有关高校的论文数目进行必要的增删。(1)部分博士学位论文涉及保密,导致搜集的论文不全,但此部分论文数量极少,对结果的影响有限。我们在尽可能搜集的基础上加入数据库,充实样本,如,吉林大学曾颖如的《治理创新:共青团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基于广东共青团实践的研究》(2014)。(2)十所高校中,中国政法大学的政治学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在2011年获得的⑧,且在此之前并未获得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政治学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因此在2011年前其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方向的招生是以政治学理论的名义进行的,这就使得其培养的学生中存在不少以政治学理论专业毕业但实际上是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的。为了和其他高校保持一致,样本中将不包含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全球学等方向的论文,删减的标准是:导师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系的,学生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写明了是全球治理、外交学等方向的,且博士论文摘要中明确提出该论文关注的是国际关系、外交等方面的。(3)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可以开设的专业包括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七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是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于2005年分离单独设立一级学科)。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师资分布、学科特色等原因,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缤彩纷呈,各具特色,这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教育部曾经规定每个高校可以自设两个专业⑨,中国人民大学就开设了中国政治专业,每年毕业的博士生数量与政治学理论专业相当;华中师范大学先后于2002年开设地方政府学、政治社会学⑩,2003年开设政府经济学、国家治理与考选制度、政府管理与电子政务(11),2004年开设宪政与法治(12),一共自主开设了5个专业。但是,为了一致与可比,我们将不包括非政治学理论专业的论文,这就使得我们的考查范围有所缩小,在共时性的比较上呈现出一定的误差,所幸上述高校专业增设的时间都比较早,在历时性的比较上并不存在问题。(4)高校学科专业增设导致的问题只是减少了所选取论文的范围,然而,由于中国政法大学、苏州大学等部分高校没有行政管理的博士点,因此,其政治学理论论文中包含了部分行政管理的研究。由于政治学理论与行政管理过于相似,我们很难将两者严格区分,故而本文样本选取时仍然将它们包含在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