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85(2016)05-0080-04 中国要在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与脱贫被确立为2015年至2020年必须完成的国家战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几年来高度重视全面扶贫工作,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贫困地区考查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不要再像过去全国一盘棋、一刀切,只管下拨扶贫资金不管扶贫效果[1]。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扶贫的原则、机制、模式都要创新的要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云南、贵州等贫困地区考查,再次要求相关贫困地区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项目统筹规划。各地党委政府一定要科学谋划扶贫脱困的良策,要求这些贫困地区切实采取有效扶贫措施,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多次强调扶贫发力要精准,教育要先行,要高度重视和认识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作用,要把教育纳入扶贫开发,统筹规划扶贫措施。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的“两会”上说: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大有作为。要应用好、发挥好教育的基础性与先决性作用。 一、教育扶贫的科学内涵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对我国扶贫工作作出了战略创新部署,要求以政策创新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内生动力与发展动力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尤其要求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科学布局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训,要求全国高校招生指南要向贫困地区倾斜,东部高校要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人才培养计划等系列教育扶贫举措。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必须实施好精准扶贫战略,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又必须把教育扶贫与教育开发放在扶贫工作的核心来统筹规划和实施。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人均年收入在2800元以下的为贫困人口。当前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全国14个地区,592个县,12.8万个村,人口大约有7000多万[2]。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中央和地区也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扶贫,但由于扶贫政策、扶贫模式、扶贫措施、扶贫考核等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扶贫效果不佳。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没有因为贫困而有压力,反而还在绞尽脑汁争戴“贫困帽子”,有了这顶帽子,能争取中央和地方更多财政支持和扶贫项目支持。在过去几十年中,贫困项目大多在搞面子工程、做政绩文章、编数字报告,没有达到真正扶贫,更没有实现真正脱贫。过去几十年的扶贫历史与现实告诉未来:扶贫政策与扶贫模式、扶贫理念与扶贫举措都存在较多问题。习近平多次视察贫困山区后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深刻反思过去几十年扶贫所走过的弯路,开启了中国扶贫的新视野,开创了中国扶贫的新模式,提出了把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首要选项编制“十三五”期间的扶贫与脱贫规划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彻底转变传统扶贫观念,创新扶贫模式,构建新的扶贫体系来调整传统扶贫政策,根据不同地区贫困状况因地施策,找准贫困原因,确定扶贫措施,做到精准认识问题、精准确立扶贫办法,达到精准脱贫的目的。 (二)教育扶贫的内涵 教育扶贫就是要求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中,高度认识与重视教育事业的地位与作用。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最主要的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当前仍然还是处在教育贫困、思想贫困、科技贫困、文化贫困、观念贫困之中。教育扶贫与开发就是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参与帮扶的企业事业单位,要把贫困地区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要在育人上做好大文章[3]。实施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千方百计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思想素质;只有贫困地区人口综合素质提高,才能增强造血功能,才能产生穷则思变的内生动力;只有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引导贫困人口穷则思变,引领贫困区域内的有行为能力的人去研究自身所处环境资源特色与优势,并有足够的欲望与能力去开发利用,使之走出贫困。精准扶贫、教育先行,就是要求在未来实施扶贫战略中,要转变传统的扶贫理念,调整与现实不相适应的扶贫政策,创建新的扶贫模式、建立全新的扶贫体系、实施有的放矢的扶贫措施。 教育扶贫的重点就是要调整传统的扶贫政策、扶贫模式与扶贫思路,要把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提高作为重点和实施解决的入口。这就要把教育纳入帮扶对策统筹安排扶贫规划,推进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业态协调发展。目的在于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科技素质,并整体推进一个新的台阶[4]。只有贫困区域劳动者素质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产生强有力的内生动力,贫困者才能在贫困开发中实现脱贫的梦想。 二、实施教育扶贫的若干举措思考 在精准扶贫的实施战略中,把教育纳入到精准扶贫策略中统筹规划,其目的就是让贫困地区不同人群在贫困过程中都能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打好基础教育底子,为提升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教育扶贫还要根据不同地区产业势态有的放矢的办好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与技术培训,推动和促进贫困地区不同人群走科技致富的脱贫之路。 (一)办好基础教育是治贫脱困的百年大计 常言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主要问题是人的贫困、思想的贫困、文化的贫困、科技的贫困。归根结底只因教育的长期贫困进而引发若干贫困,也才导致经济的贫困。在贫困地区,幼儿园和中小学这类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中小学校的数量上,幼儿园与小学办的太少,较多孩子没有条件上幼儿园,有的孩子读小学要走十几甚至几十里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二是办学条件差,校舍破旧、教室拥挤;三是学校设施设备差,较多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没有电脑和实验设备;四是师资力量薄弱,环境与待遇都很差,大学生都不愿去山区教学,缺乏优秀师资力量;五是升学率低,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几档升学率依次递减,且越往后差距越大,这种办学态势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导致贫困地区经济贫困的最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