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差异与社会整合

——美国2015年度教育状况报告焦点透视

作 者:
张伟 

作者简介:
张伟,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美国教育部下设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在2015年度教育状况报告中将“儿童教育差异”、“青年族群差异”与“教育成就差异”作为当前美国社会最应关注的焦点问题。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问题既是美国长期以来难以实现根本改善的社会问题之一,也关系着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社会整合。解决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差异问题,既是对美国社会保持内部融合能力的考验,也是其作为世界强国在未来保持国际地位的挑战。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3/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6)02~0012~08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历来重视教育在缓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问题上的作用,并将这种作用上升到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为了认清教育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状态与问题,美国教育部下设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简称NCES)①每年都会在年中阶段(一般为5~6月)发布教育状况年度报告,该报告的主体内容通常包括5个部分:“焦点问题”、“人口特征”、“教育参与”、“初等和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其中后4个部分主要是展示美国教育在某一年度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发展数据,而“焦点问题”部分则是指美国教育部所认为的当前政府和公众应重视并予以解决的某些具有社会影响性的教育问题。由于NCES最终会将其提供给国会进行参考与审核,因此报告中所呈现的导向和预言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美国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所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鉴于此,对于美国年度教育报告焦点问题的分析不但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美国社会当前的教育状况,也能为我们预测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群体差异——美国教育的焦点问题

       NCES在最近发布的名为《2015年度教育状况》(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2015)的调查报告中,将关注点放在了美国教育中日益严重的“群体差异”问题上,通过展示处于不同族群、性别以及经济状况中的社会群体在教育活动中的不同表现②,深刻地揭示出美国社会目前仍然存在严重的教育公平问题,在报告的最后部分,NCES一方面强调公众应正视而不是回避教育的“群体差异”问题,另一方面也希望社会力量特别是政府部门能够采取措施来防止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剧。

       值得指出的是,NCES之所以将“差异”与“公正”作为年度教育报告中的“关键词”,一方面代表了美国社会对于国内群体之间相互撕裂的现实状况的不满与担忧,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奥巴马政府所倡导的建设公平社会的执政理念。换言之,教育差异现象背后所揭示的“公正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各方关注的焦点,美国的教育行政机构不得不采取措施予以重视及应对。

       二、儿童差异——幼儿园中的不平等状况

       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差异问题被NCES作为年度教育报告的第一焦点问题,由于儿童早期行为习惯大多源于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模仿,因此来自不同群体的儿童在生活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中的差异将会塑造出儿童不同的学习方式与认知习惯,进而会深刻影响学生在整个教育生涯中教育成就的取得,换言之,个体的早期教育活动中已经深深打上外在社会因素的烙印。在NCES看来,教育差异问题在幼儿教育阶段便已经存在,然而其深刻影响曾长期被社会所忽视,因此公众有必要将目光重新投向这一领域。

       (一)性别、年龄与族群对儿童积极学习行为的影响

       研究人员将初次入园儿童的积极学习行为分为“集中注意力”、“坚持完成任务”、“渴望学习新事物”、“独立完成任务”、“轻松适应新环境”、“积极融入组织”与“遵守课堂纪律”7个方面,并为每一个方面设置了从1到4的不同等级(“从不”、“偶尔”、“经常”与“总是”),如果儿童在某一方面总是表现出积极学习行为,那么就得4分,如果从不表现出积极学习行为,就得1分,最后以儿童在7个方面总得分的平均数来衡量个体在积极学习行为上的表现。

       根据调查结果,研究者发现:女孩在积极学习行为上的平均得分为3.1分,而男孩的得分为2.8分;6岁以上入学儿童的平均得分为3.1分,而5岁以下儿童的得分为2.8分,换言之,相比较于男性和低龄儿童群体,女性和年龄较大儿童群体在入学时的学习行为上表现得更为优异。值得注意的是,族群差异同样会影响到儿童入学时的学习表现,作为“模范的少数民族”——亚裔儿童在积极学习行为上的整体得分为3.1分,其表现优于其他族裔的儿童,非裔儿童的得分则最低(2.8分)。报告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儿童在性别、年龄以及族群等因素上的差异会影响其在进入幼儿园时的学习行为,外部生长环境上的不同使得孩子在进入社会教育机构之前就已经存在着重要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可能会影响其未来教育成就。

       (二)家庭生活环境对儿童学习行为的影响

       NCES对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与其学习行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调查将“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类型”与“家庭收入”作为分类依据,收集与整理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儿童在积极学习行为中的表现情况(详情见图1)。

      

       图1 家庭生活环境对儿童积极学习行为的影响[1]

       在图1中,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是指父母中受教育水平最高的那位所受的教育情况;家庭类型则是指儿童来自双亲家庭、单亲家庭或是无亲属关系的监护人家庭;家庭收入则是以2010年美国的生活贫困线为标准③而分成的三种类型:位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年收入高于贫困线一倍之内的家庭,年收入高于贫困线一倍及其以上的家庭。

       在这份基于2010~2011学年入园儿童的学习行为的调查报告中,有许多结论与人们的传统看法相互印证,比如,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于儿童学习行为的影响极为显著,来自父母(一方或双方)受过大学本科教育家庭的孩子在积极学习行为中的表现比父母(一方或双方)仅受过高中教育家庭的孩子平均分高出近0.3个百分点,来自双亲家庭的孩子在平均得分上普遍高于来自单亲家庭或是监护人家庭的孩子。同时,家庭收入与儿童学习行为成正相关,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幼儿园学习中的表现更加符合教师和社会的期待。换言之,家庭生活环境对于儿童积极学习行为的影响极为明显,或者说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所出现的教育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所生长的教育环境导致的,社会中所存在的族群、阶层与家庭差异会在儿童教育上得到深刻显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