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这一年里,教育理论创新的力度和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科研的新成果不断涌现。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 年10 月10 日,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方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而完整地回答了“教育之道”,表达了中国学校教育的价值立场,[1]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新常态,[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理论引领、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五个维度入手。[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优秀德育教材的开发、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德育话语体系的合理转换及德育方式的多元创新。有学者指出,核心价值观只有经过合理的路径选择与恰当的过程环节,才能真正“进教材”。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要掌握三种逻辑即知识逻辑、生活逻辑和教育逻辑,打通三个世界即符号世界、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4]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和作风建设全过程。要把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作为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聚焦生活细节。[5] 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学者提出,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正面教育基础上,多联系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价值两难情境,引导他们自己进行价值澄清、价值推理和价值分析。加强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使教师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6]教师应调整教育策略和方式,采取情感共鸣、生活叙事、分类分层等策略和方式,[7]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二)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对于思考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有学者指出,要以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为根本,以社会关怀、家国情怀和人格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8]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宝贵道德教育资源,传统文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效链接包括加强课程建设,用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道德教育内容;搭建多元平台,用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方法,用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重视师资培养,用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质。[9]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就是对蕴含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实践模式等内容进行创造性转换、重组和改造。[10]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泉源。[11]学者们对一些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进行了挖掘,譬如以传统美德中的感恩教育、孝道教育、自强教育、责任教育等为突破口,开拓了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思路。[12] (三)应对信息化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标志着信息时代的版本升级,给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社会道德观念,进而给学校道德教育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有学者指出,信息化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更为现代化的技术平台和互动空间,使德育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更为便利,信息更为流畅,促进了平等、对话与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有利于学校德育的完善与进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海量化、信息表达的碎片化、信息接纳的受控化是其主要特征,[13]这些对于德育主体的信息识别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要抓住契机,提升道德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14] 有学者指出,面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学校德育带来挑战与机遇,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信息优势,搭建完善的“互联网+德育”平台,将“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凸现“自律”,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责任感、诚信品质和道德认知能力,加强“互联网+”的监管控体系建设,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当务之急。[15]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道德教育,要在确立我国核心文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基础上,重建国家伦理文化传统,提升我国道德文化自觉,以多元文化背景为参照,凝炼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16] 二、“一带一路”战略与教育发展 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习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指示批示要求,安排部署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如何因应“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教育使命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教育是“五通”特别是“民心相通”的基础。教育不仅与“五通”方向和要求相一致,而且一定会优先发展,一定会先行。[17]有学者指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教育承担着独特的使命。教育主要的任务是人才培养,通过加强民族理解和文化理解教育,力促民心互通,努力提供智力支持,贡献宝贵智慧。[18]“一带一路”建设赋予教育科学研究以特殊的职责。有学者认为,教育研究和教育政策规划应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做好与“一带一路”战略相适应的教育政策规划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和政策研究的智库作用。[19]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比较教育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责任。有学者认为,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开展周边国家教育的研究,并在国别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分区域的比较,尤其是需要重视文化研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