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历程50年的回顾与反思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东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本文回顾了美国比较教育学科在过去5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美国比较教育领域最权威学术期刊《比较教育评论》50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美苏对抗的格局促使教育规划也成为国际竞争的一部分。60年代到90年代的冷战时期,美国的比较教育研究持续发展,但是其发展初衷仍在于美国的“大国”思维和“国际竞争”策略。90年代以后,比较教育者们逐渐摆脱了冷战思维,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解决贫困和教育落后等问题,增进发达工业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如近年来文献对“德育与政治、意识形态”、“跨文化与国际化”等研究主题充分关注,关注的地区焦点也从中心转到边缘。美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借鉴。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字号:

      比较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领域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经有35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比较教育协会,它们拥有各自的学术期刊,定期举办学术会议,组织比较教育学者围绕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主题和学科进展著书立说,有效地推动该国家和地区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因着不同的本土文化和政策环境,比较教育学科在世界各国形成了迥乎不同的研究旨趣、取向和风格,呈现出各自独特而封闭的发展轨迹,缺乏对彼此的了解和认同。自1970年世界比较教育委员会(World Counci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ies)成立以来①,各国比较教育协会纷纷加入,成为其成员协会,开始了越来越多的交流与沟通,赋予“比较教育”以真正国际化的内涵。近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学者也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把比较教育从“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出发点转变为“让世界了解中国”,吸取欧美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力图使中国的比较教育学科融入到世界的“大比较教育”中来。

      美国比较教育是历史最悠久、发展最成熟、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也最大的比较教育分支之一,本文拟就美国比较教育学科在过去50年间的发展进行历史回顾,溯其发展源头和发展历程,分析其研究主题与地域分布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我国比较教育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启示和借鉴。

      一、美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制度性建构开始于1956年比较教育协会(后更名为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CIES)的成立,伴随该协会成立的还有一本致力于促进比较教育领域学术讨论的专业期刊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季刊),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威廉·布里克曼和哥伦比亚大学的乔治·杰瑞迪分别就任第一任协会主席和期刊主编②。美国比较教育学术团体的成立源自一批具有先见洞察力的教育家,他们通过直接、深入的对前苏联、德国等国教育的亲身考察,在与他国的学校和社会的比较中促成了对美国教育制度内在问题的深刻理解,因而认识到比较视角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虽然美国的比较教育学术团体不可避免带有其创始人的“美国”痕迹,但是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至今,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已经拥有超过2000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一的会员来自美国以外,近年来《比较教育评论》发表的文章中美国以外的作者占近一半③。作为世界比较教育协会理事会(World Counci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ies)的重要成员协会,美国的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众多学者参与,成为各国比较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领头羊。

      虽然美国比较教育的学术团体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成立,但是其源头却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欧洲比较教育的学术传统。20世纪初,比较教育在美国是一个新兴事物,但是当时比较教育研究在英国和德国由于萨德勒(M.Sadler)和芬得利(Findley)等学者的影响已经发展起来④。追溯美国比较教育领域的最初建设工作,不得不提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康德尔是英国比较教育先贤萨德勒(Michael Sadler)的学生,自1908年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转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任教育学院教授、兼任国际中心主任起,就致力于在美国的教育学科中建立比较研究的领域。从1924年到1946年,康德尔每年编辑一期《教育年鉴》,邀请一位某国教育研究中的领军人物撰写,为学术界提供各国的教育信息。1933年康德尔撰写的《比较教育》教科书,成为当时可供比较教育教学使用的唯一教材⑤。由于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的开创性贡献,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国际中心迅速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重镇。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崛起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美苏对抗的格局促使教育规划也成为国际竞争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美国教育学术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国际教育发展,政策制定者也希冀通过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的研究了解别国的教育成就,提高本国教育的竞争力。1957年《比较教育评论》正式发刊,康德尔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杰瑞迪担任《比较教育评论》的创刊主编,为比较教育学者开展学术讨论提供了平台。自此以后,比较教育的学术圈子吸引着众多的对国际教育问题感兴趣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他们同教育家一道活跃在比较教育的学术领域里。比较教育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也从这些不同的学术研究取向中吸取营养,拓展着自己的视野。与此同时,美国各大学也相继出现比较教育硕士、博士专业,培养专门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学者和从业者,最著名的是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等⑥。随着美国的崛起,比较教育研究的重心相应地从英国和欧洲大陆转到了北美新大陆。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长达30年的冷战时期里,美国的比较教育研究持续发展,但是其发展初衷仍在于美国的“大国”思维和“国际竞争”策略,即理解世界范围内的各国教育有助于美国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使美国立于不败之地。最显著的是1958年紧随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而通过的《国防教育法》,它使教育具有了明显的政治目的,即通过使美国的下一代儿童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来维护国家安全,也是从这个法案开始联邦政府大幅度资助美国大学生学习外语、科学和技术,鼓励学生、学者到世界其他地区留学讲学,推动了区域研究(Area Studies)和国际关系研究⑦。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作为这些学科的近亲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被认为是维护美国在全球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