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韶刚(1955-),男,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后。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0

原文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美国早期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品格教育没有单独的地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品格教育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世俗公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表现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到90年代,品格教育成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近年来,人们对品格教育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考虑,认为可以把品格教育理解为综合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这种改革的焦点是关注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建立一个关心人的社会群体。促进品格教育的因素有: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积极的角色榜样;给学生提供发挥自主性和影响力的机会;提供思考、争论与合作的机会;使命和标准;提供社会技能训练;提供参与道德行为的机会;父母和社区的参与。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6 G5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79(2002)02-0063-04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核心,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成为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地区国家道德心理学最关注的话题和研究领域,各种新的研究项目和观点不断涌现,从综合学校的教育改革到学校课程的渗透,再到旨在减少少女怀孕、青少年吸毒、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等的研究项目,涉及到道德教育的很多领域。本文通过对美国品格教育历史与现状的评析,阐述其中所提出的一些最新的研究观点,以期使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20世纪美国品格教育的历史轨迹

      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因此,早在殖民地时代,美国的道德教育就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一样,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但是,品格教育却没有单独的地位。直到19世纪初,品格教育仍然是以宗教为基础的。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品格教育才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世俗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品格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几个特殊的时期。60、70年代的社会动荡,例如民权运动、反对侵越战争、水门事件以及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政府道德丑闻等,对美国人的道德自我评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直以道德优越感自诩的美国人在世人面前暴露出了它的不道德的嘴脸,长期以来,向孩子们灌输某种占支配地位的道德价值观的倾向开始受到人们的强烈批评。此时品格教育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促进青少年行为的改善和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即价值澄清和道德教育。前者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强调教育内容是促进个体进行自我发现,而不必具体规定任何特定的道德价值观,它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而后者则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强调道德教育必须遵循儿童道德推理的规律,通过促进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自然形成来避免道德价值观问题。

      价值澄清学派的观点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曾十分流行,但70年代后期,由于它的道德相对主义和使用与儿童年龄不相符的材料而受到人们的批评。正如洛克伍德(Lockwood)所说,“并没有证据证明价值澄清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系统的、明显的影响”[1](P334)。同样,也没有证据证明它能影响人的自尊、自我概念、个人调节、人际关系和冒险行为等。

      道德教育作为一种运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久,但它也经历了人们一系列的批评,例如,有人说这是一种道德精英主义或理想主义,也有人批评它有性别偏见、文化偏见、狭隘的道德心理学观(不关注情感、行为、价值观、人格)等等,不过,这些批评缺乏实证方面的支持,因而显得有些底气不足。道德教育运动仍然把品格教育包含在它的领域研究,它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道德认知、道德判断的实证研究和心理学方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国际道德教育学会的支持和赞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表现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导致这种倾向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朝向保守主义的文化转向,另一个是1981年麦金泰尔发表了他的名著《美德之后》一书。人们强烈呼吁把美德伦理学作为理解和补救当前人们缺乏道德和精神支柱的一种手段,品格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回归传统的倾向。但是由于当时的里根政府提倡“家庭价值观”,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一些政客们担心选票被品格教育的支持者夺走,因而对品格教育不予提倡,所以,在80年代的美国品格教育仍然没有成为道德教育的主流。

      到90年代,由于社会的宽容和政治倾向影响的减少,品格教育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1992年约瑟夫森伦理学研究所召集了一批年轻人和品格教育方面的专家,成立了一个品格教育基金会,1993年发展成为品格教育研究所。现在品格教育被认为是美国最实用的道德教育模型,而品格教育研究所是品格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思想库。

      二、品格教育的概念界定

      1994年,美国国会批准向品格教育研究所的一个研究项目拨款,提供了3千万美元的经费资助品格教育研究。这项研究把品格教育界定为,“把下列品格因素结合在内的研究项目:关怀、公民道德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平与公正、尊重、责任、可信,以及其它被申请者认为适当的因素”。洛克伍德在什么是品格教育的论文中把品格教育界定为:“学校所倡导的、旨在与其它社会机构合作的活动,通过明显地影响据信能够产生这种行为的非相对主义的价值观,而直接和系统地塑造年轻人的行为”[2](P180)。品格教育研究所则把品格教育界定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深思熟虑地努力帮助年轻人理解、关心和实施核心的道德价值观。相当多的教育研究项目都是在品格教育这个广义的定义之下进行的,大多数研究所关注的是儿童在作出决定或采取行动时其价值观体系的发展。

      由于品格教育在内容上表现出一些折衷倾向,因此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大多数观点都认为有一系列核心的价值观,但在学校里进行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这些价值观时却各有自己不同的方式。例如,有的接受儿童研究中心的儿童发展项目的观点,有的赞成公正的社区学校的观点,有人关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人关注课堂教学和课程的作用,有人强调道德推理的发展,有人强调减少学生的冒险行为,还有人强调整体人格的发展等。但是,根据品格教育研究所的观点,这些不同的研究取向只有在研究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儿童发展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时,才有可能达到品格教育的目标。总之,目前,美国的品格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很多观点还没有达到一致,因此,我们还不宜过早地下结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