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技术嵌入及其规约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继存(1967- ),男,山东沂南人,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车丽娜(1979- ),女,山东即墨人,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理论和教师教育研究,山东 济南 250014

原文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内容提要:

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教学的事实及其存在的问题,迫使我们不能忽视甚至无视技术对教学的无限扩展。嵌入教学的技术可以分为作为教学辅助的技术、作为教学要素的技术和作为教学场域的技术,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便可以称之为技术辅助的教学、技术融入的教学和基于技术的教学。当前,我们所要探讨的不是去评定哪一种技术嵌入方式的教学最佳,而是哪一种技术嵌入方式的教学针对什么教学目的、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和取得怎样的效果。教学的技术嵌入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在于其嵌入的方式,也不在于技术本身的新旧或先进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教学观念的指导。既然任何技术都潜含着一定的教学风险,也潜含着违背教学伦理道德的某种可能性,这就决定了对教学的技术嵌入进行伦理规约的必要性。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5)07-0012-06

      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的教学在日益受其影响的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需要我们今天认真对待的问题。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教学与技术的关系,是确保教学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必要的反思

      人类生活于由技术构成的世界之中。技术不仅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自身的历史和现实。毫无疑问,技术已经构成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发展不可能不受技术的影响。如果说技术延伸了人类的器官功能,那么教学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技术不断渗透和嵌入的过程。回想一下,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展的包括幻灯、电影、广播在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开始,到幻灯、录音、电影进入课堂,到制作与生产电教教材、电子教学资料等用于教学,到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嵌入现代教学,教学的发展无不渗透着技术发展的轨迹。“虽然技术理性的极端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荒诞处境,但并不意味着技术理性应该完全拒绝,而只意味着,技术理性至上是不可取的。那种把人类现存的社会弊端和问题归咎于技术,试图拒斥技术的做法是错误的。”[1]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因之带来的教学观念的变革,现代教学再也不能无视技术的存在及其日益凸显的作用。

      现代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和荡涤着当下的教学观念、模式与方法。当前,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方兴未艾,几近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有人认为这是自印刷术以来教学的最大革新,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并由此而认为技术决定着教学,甚至以技术的新旧或先进与否来判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因为教学对技术及其物化形态的片面追求,很可能不是教学的真实的需要,而是教学一种“虚假的需要”。所谓“虚假的需要”,乃是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它们取决于个人无法控制的外力。“无论这些有多少可能变成个人自己的需要,并由他的生存条件所重复和增强;无论个人怎样与这些需要相一致并感觉到自己从中得到满足,这些需要始终还是它们从一开始就是的那样——要求压制的势力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产物。”[2]实际上,倘若教学对技术的这种“虚假的需求”被认为是教学的真实而正当的需要,一种技术万能的思维方式就会自然地进入我们的潜意识,从而无所不在地掌握和控制着我们全部的教学思维和生活,那么我们所有的教学思想和行为都必须在技术理性的方式或名义下被重构,技术的方式便成了我们教学生活的唯一合理方式,我们的教学理想和我们的教学真实世界就会成为技术王国的“殖民地”。这样,教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人性向度,沦落为被严密组织起来的技术系统。罗马俱乐部前主席贝切伊曾把对技术理性扩展的熟视无睹,或盲目相信技术自身的发展可以消融技术理性片面化的错误想法指责为“一种集体的糊涂”“一种从根本上说极不道德的浮士德的交易”。[3]我们似乎无力阻挡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甚至无视技术对教学的无限扩展。

      今天,针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我们应该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我们能够知道什么;二是我们应当做什么;三是我们可以希望什么。第一个问题可以说是思辨的,因为它直指我们的认知限度及其确证;第二个问题是实践的,因为它关乎我们的现实取向;第三个问题则兼而有之,既是实践的又是理论的。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要以对我们所知道的、我们所做的和我们所希望的东西的反思为前提。罗洛·梅曾提醒人们:“自我并不是你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而是你知道你就是那个正在扮演这些角色的人这种能力。”[4]这种能力本质上就是一种反思的能力,一种把自己从现状抽身出来以客观视角来审视事件的能力。具体说来,我们必须首先对自己所知道的、所做的和所希望的东西加以理性地反思,才能真正明确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我们应当做什么和我们可以希望什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抽象地讨论技术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嵌入教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们还要清楚地知道技术嵌入教学之后果的或然性。这意味着,面对现代技术对教学的冲击和荡涤,我们必须追问:通过技术,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所确立的教学目的的正当性依据是什么,技术能为我们的教学做什么,技术嵌入教学的方式和实际结果以及可能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只要人开始对自身有充分的意识,生活秩序的界限就会变得明显起来。”[5]假如我们不想陷入贝切伊所说的“一种集体的糊涂”,担负起应尽的教学责任,我们就不能不迫使自己努力地去回答这些问题。

      二、多元的选择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技术为教学的选择和行动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对这些可能性的处置常常陷入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技术服务于教学的什么目的,对教学到底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教学用技术来做什么。正是教学对技术的应用目的的不同决定了技术嵌入教学的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的方式对教学的影响又是有极大差异的。“对教育变革过程的研究表明,获得新的信息、程序或工具本身并不会带来变化。一个原因是同一技术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已经让技术发挥作用的社会系统和传统的实践塑造了理解和应用技术方式。实际上,所有接纳创新的人们面对着一个挑战性的任务,那就是解决旧实践和新技术之间的冲突。由于这些冲突在不同的环境下由不同的人解决,新技术呈现出多种形式。”[6]从技术在教学的地位和功能的发挥及其发展进程角度看,它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作为教学的构成要素,也可以作为教学的特定场域。这样,嵌入教学的技术可以分为作为教学辅助的技术、作为教学要素的技术和作为教学场域的技术,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便可以称为技术辅助的教学、技术融入的教学和基于技术的教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