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民主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百年前我们就对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进行了详细介绍,陶行知等先辈曾经大力呼吁民主教育,近年来李镇西、魏书生、窦桂梅等优秀教师尝试推进教育的民主化并对民主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也将民主作为重要的价值维度体现在各个环节中。但是尽管民主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已经为人们所重视,但教育教学活动中反民主非民主的情形仍然普遍存在。导致这些现象除了制度障碍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民主的真正内涵,没有明确民主教育的教师角色定位。基于对民主的理解,为推动教育民主实施民主教育,需要教师除了成为具有专业素养的专业人员外,还要具备知识分子精神,并且成为民主信仰的传道者。 一、专业素养是民主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使命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素养。 教师是专业人员,具备专业素养是从事其职业的必要条件,但过于强调专业化往往容易导致教师成为校园里书斋中无心社会公共事务的“局外人”。“然而,教师专业化的最终指向是类似于技术专才型的教学专家而不是知识分子……使他们日渐缺少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即远离传统知识分子社会批判者的角色,而且其过于狭窄的学科化知识背景,也很难对社会公共领域中许多非常专业化的问题置喙。”[1]专业化的压力加上知识面狭窄导致教师的公共角色弱化,除了教书外不再关注社会问题热心公共事务,这与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要求不相符合,更与民主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对于具有教师和研究者双重身份的教育研究者来说,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专业发展和专业事务。“教育学者当然首先应当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学者的公共知识分子角色——运用专业能力,介入公共话语,解释生活、申述正义、张扬民主。三者间相互关联,尤以公共知识分子角色为重。”[2] 二、知识分子是民主教育对教师的内在要求 民主教育要求教师成为知识分子,这是因为民主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与知识分子精神与素质内在的相契合。 (一)何谓知识分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的精神与气节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些论述很好地阐释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为核心的人生理想、治学目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在当下的日常语境中,知识分子往往指有知识有文化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正式的官方定义中,例如,1999年版的《辞海》中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编辑、记者等。”[3]这是从职业的角度进行的定义,虽有可操作性,但没能描述知识分子的内在属性。“事实上,知识分子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只有当某个个体或群体在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维护的价值中体现出他们已经承担了这一角色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才能够认为他们‘成为’了这一群体的一部分。也可以说,知识分子是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成为’的,而不是某一职业或群体天然的属性。”[4] 从词源来看,知识分子一词有法语和俄语两大词源。法语知识分子intellectuel一词最早由哲学家雷南(Renan)于1845-1846年间开始使用,主要指对现存体制不满,具有批判意识和公共精神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俄语“知识分子”来自波兰语intelligencja,指具有社会良知和批判精神的非某些固定职业阶层的人。[5]著名学者萨义德认为,“……知识分子既不是调解者,也不是建立共识的人,而是全身投注于评批意识,不愿接受简单的处方、现成的陈词滥调,或平和、宽容的肯定权势者或传统的说法或做法;不只是被动地不愿意,而是主动地愿意在公共场合这么说。”[6]萨义德的理解强调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公共精神、社会批判意识和理性怀疑精神,知识分子不是既存利益的代言人而应该代表弱势群体为他们发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本身所代表的以及那些观念如何向观众代表——总是关系着、而且应该是社会里正在进行的经验中的有机部分:代表着穷人、下层社会、没有声音的人、没有代表的人、无权无势的人。”[7] 无论是从中国传统的“士”的精神,还是从知识分子的词源和学者的定义来看,对于知识分子的属性人们都持有共识:“定义知识分子的不是他们做什么工作,而是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他们所维护的价值。”[8]知识分子不是某些职业的属性而更多的是个人的特质。“知识分子在他们的活动中显示出一种对社会核心价值的显著关心。他们是寻求提供道德标准和维护有意义的一般象征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是理性、正义和真理这样的抽象观念的专门看护人,是常常在市场与权利场所遭到忽视的道德标准的谨慎的保护人。”[9]简言之,知识分子是有信仰以追求和传播真理为己任的人。知识分子应具有独立人格、公共精神、理性批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自主性等意识,知识与专业只是知识分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二)民主教育要求教师成为知识分子 民主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民主精神与民主素质的公民为目的的公民教育。平等精神、权利意识、自主性是民主精神的主要内涵。平等是民主的信条,对平等的信仰是民主得以维系的基础。权利是民主得以运转的前提,权利意识指认识到权利不但是民主的前提而且是民主的目的,认识到权利对于公民掌握自身命运的意义。具有自主性意味着公民可以就生活方式、政治事务、社会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免于盲从政治宣传、舆论鼓动、权威、专家。理性、尊重他人的观点与意见、愿意妥协、具备良好的沟通协商能力与意愿等民主素质是民主的实现与维系、更新的重要条件。[10]民主教育要求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为培养具备民主精神、民主素质的公民,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这些品质,这与知识分子精神和需具备的素质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