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民社会的生成与当代道德教化取向的转型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教育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市民社会是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主性社会领域,它表征的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分。市民社会的发育对于当代中国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性意义。市民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使其与道德、德育问题之间具有一种敏感性关联。

      道德领域应该属于市民社会的范畴。首先,道德最基本的含义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体系,与礼仪风俗、生活习惯结合在一起,保证人与人之间尽可能地达到和谐的状态,道德原本就存在于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其次,道德是一种生成性的秩序。再次,道德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借助有声的道德评价和无声的榜样力量,感化人的意志和情感,从而达到其影响的目的。

      市民社会的发育又为德育价值取向提供了现实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首先,市民社会的发育在中国具有自发性和人为性的特点,国家是各项改革的实施者,事实已经证明国家有理性扭转其在道德教化上的垄断地位,自觉地促动德育精英化取向的变革。其次,随着市场经济完善和市民社会的孕育,个人独立自主的批判意识萌生,对意识形态的依附性减弱,国家作为道德价值的完全提供者,推行具有高度理想化的道德的效果明显下降,最终将迫使国家不得不改变德育的精英化取向。再次,随着市民社会的发育,各种社团组织和文化机构的活动将日趋活跃,自主性不断增强,他们的活动、价值诉求和道德观念成为德育价值取向的变革的推动性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