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学各大领域中,历史法运用最多的是教育史。除教育史以外,历史法在比较教育学中也是运用得较多的。比较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史学科的延伸”。自1817年朱利安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以来,历史法曾经得到广泛的运用。比较教育的历史研究法兴起于20世纪初,最早倡导历史研究法的当属英国的萨德勒(Michael Sadler)(1861-1943)。历史法后来在康德尔(Isaac Kandel)(1881-1965)、施耐德(Friedrich Schneider)(1881-1974)、汉斯(Nicholas Hans)(1888-1969)、乌利希(Robert Ulich)(1890-1977)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成为比较教育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此外,英国学者劳锐思(Lauwery)的著作中也可以找到历史法的印迹,他们均重视研究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力量。那么此期比较教育的历史法有什么特征,其认识论有何特点? 一、历史法概述以及比较教育研究中历史法的代表人物 (一)历史方法论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方法,或者说是“描述过去的事件或事实的进展情况”。① 方法论有广义的方法论和狭义的方法论之分。广义的方法论包括帕森斯所说的一般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狭义的方法论主要研究历史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研究技术涉及思维形式及推理方式,同时历史知识的逻辑结构,涉及历史的技术——逻辑方法。广义的方法论把历史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统一起来,狭义的历史方法论基本上只阐明方法(手段)及其原理,而很少涉及认识论问题。 历史的认识论就是如何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行为作出尝试性解释的方法。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释方式,这也显示出他们的认识论差异。 历史法作为一种方法论或者方法体系,具体的方法有:(1)文献的方法(也称资料法),包括目录运用法、版本运用法、校勘法、辨伪法、考据法。(2)分析的方法,包括历史比较分析、历史心理分析、历史宏观与微观分析、历史系统分析。(3)技术的方法,包括历史地理测量法、碳14测定法、历史统计法(经济史)、模拟法(科技史)、图表法。②也有学者认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考据,就是搜集与考订史料的方法,其他常用的方法有历史比较法、统计方法、计量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③ (二)历史法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比较教育学者中萨德勒、康德尔、汉斯、施奈德与乌利希运用了历史法,其主要作品大致发表在20世纪初至60年代。 萨德勒,英国人,1900年出版了代表作《我们从对外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多少有实际价值的东西》,1885年至1903年任英国教育部特别调查报告局主任期间,他编撰了11卷报告,内容涉及欧洲各国,当时的大英帝国领地以及美国、德国的现状调查。1903年至1911年期间,他作了24个讲座。主题为“英国教育史:1800-1911”。 康德尔,犹太人,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30年出版了《比较教育论文集》,1933年发表代表作《比较教育》。 汉斯,俄国籍英国人,1948-1949年完成并出版了《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此后的几年中还完成了《俄国教育的传统》、《18世纪教育的新趋势》。 施奈德,德国人,在1947年发表了《各国教育的动力》。 乌利希,美籍德国人,1961年出版了《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比较研究》。 萨德勒是历史研究的先驱,他说,“一个国家教育制度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是遗忘了的斗争和艰难以及久远前的战斗的结果。”“纵观整个历史,我们的民族是由特性迥异的人士组成的。”④在他看来,无形的精神力量支撑着学校教育制度。他在研究其他国家的教育问题时,很重视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征。 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研究者不仅需要有关教育制度的资料。如果这门学科值得深入研究,那么研究者必须深入到他正在研究的教育制度内部去搜集资料。”“比较教育研究是一种交叉学科研究,事实上它像教育史那样可能与其说强调对教育本身的研究,不如说强调辅助研究,就方法论而言,比较教育可以被视为教育史研究继续到现在。”康德尔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运用历史法、哲学思辨法是比较多的,这两种方法帮助他有效地分析了形成和影响教育制度的力量和因素。他的历史法对资料的收集比较严格,要从制度内部去找资料。而且要了解决定一种制度特性的力量是什么,不同制度之间的差别或类同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历史主义学派从萨德勒开始,到汉斯的时候,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各国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已经比较成熟。 二、历史法的哲学来源 任何历史研究法都有相应的哲学理念作为支撑,萨德勒1880年进入牛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师从T.H.格林(T.H.Green)和阿诺德·托因比(Arnold Toynbee)等著名科学家以及政治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85年他担任地方考试事务牛津大学常务委员会秘书一职时,深入研究了卢梭、亚当·斯密、傅立叶、欧文、拉舍尔、马克思的等人的思想;他的继承者康德尔在其名著《比较教育》的第一章中明确指出,萨德勒的“教育中的无形力量”以及他的比较教育的精神和方法是有效的。汉斯曾在俄国的敖德萨大学哲学系、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学习,后来在英国的国王学院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施耐德曾在德国的波恩大学和明斯特大学专攻德国史和哲学;乌利希对教育史、教育哲学以及国际与比较教育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