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人道”,为什么中国教育改革要研究“人道” 人道有多种理解,本文讲的人道是指人之为人的理路,即人的本性以及人的产生与发展的理路。然而,谈到人道,人们可能会想到人道主义,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从广义来说,人道就是人道主义。因为人道主义包含有自由、平等、博爱等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从狭义来说,人道学说是人道主义的延伸。众所周知,文艺复兴以后,人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讲人的尊严,要尊重人。但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什么呢?按照人本身这一点来说,就要尊重人性,以及人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这就要研究人性及人是怎么产生、发展的问题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讲的人道学说,它是人道主义的拓展和加深。那么为什么要研究“人道”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破解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瓶颈的需要。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有很多问题,有体制、制度、机制问题等。比如现在我们经常说从社会改革层面已经到了深水区,这个深水区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一般认为深水区是体制问题,但是这个体制问题不是毛泽东和老一辈领导人主政时期所形成的现在还继续沿用的体制问题,而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党内和社会上所形成的一种有碍于改革开放深入健康向前发展的体制。这种体制是当前深水区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个体制是什么呢?就是有些人乘改革开放之机,在掌有权力的同时又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现在一般把这种现象所形成的体制叫权贵体制。所以习近平主席执政之后所面临的一个深水区问题就是把这个权贵体制打破。现在党中央开展的大力度的反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打破这种体制。但是打破这个体制之后呢?如何恢复共产党的执政体制并使之更具有活力,还得靠人。另外,这个体制为什么会形成?也与人有关。人的问题不解决,整个国家大层面的改革还是难以取得成果的。所以我们不仅要打破这个体制,还要对与这种体制有关的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看小的教育这个层面,教育改革是不是也是体制问题呢?表面上看是体制问题,但是实际上,也不是体制问题,是人的问题。教育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人造成的,所以还是要研究人。笔者曾认为教育改革就是体制问题,所以花了较大的气力研究了体制问题,但是现在觉得是人的问题,所以从开始抓“体制”到现在开始“抓人”了。那么为什么要“抓人”呢?这就是第二个原因,因为教育改革的举措与对人的理解有重要的关系。而且这些举措是人提出的,是针对人,要解决人的问题,所以对人即对人性以及人的产生发展学说的理解至关重要。多年来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社会改革包括教育改革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都是与传统的人道学说存在的不足有关。人的问题才是当前我国社会包括教育改革所遇到的真正的瓶颈问题。研究传统的人的学说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改革包括教育改革寻求一种科学的人道理论,这也是笔者多年来潜心研究人的现实原因。本文在讲这个问题时,在“‘人道’学说的反思”后面加上了“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以期更加清晰明了。 二、“人道”即“人性”学说的反思及其意义 (一)传统的人性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对人性进行反思,就是要对传统的人性观进行反思。传统的人性理论主要是从人性起源、人性结构、人性价值、人性属性以及人性发展这五个方面来论述人性的。 一是人性起源论,人性起源论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直接谈人性起源;另一个是在说明人是什么时,涉及起源问题。中国的孟子在探讨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道德心”时,认为“仁义礼智”非外铄而是人固有的。柏拉图认为人性中的灵魂在人出生之前就已存在。这也是在讲人性,但这是在说人性起源。 二是人性结构论,很多学者在谈人性时其实是在讲人性结构,比如孟子的生之性与德之性,董仲舒的“性三品论”即人的“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基督教认为人只有物质的躯体并没有非物质的灵魂理论等。这是在讲人性的结构。 三是人性价值论,大家都很熟悉,实质上这是在讲善与恶。善与恶实质上就是人性的价值问题。柏拉图认为善是世界本体的依据,基督教认为上帝造的万物都是善的,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董仲舒的性三品论等。这些讲的是人性的价值问题。 四是人性属性论,实际上对人性的动物性、社会性、精神性的一种看法。例如西方柏拉图认为人有社会性,人的灵魂即人的精神性的存在。在对人行为影响方面,弗洛伊德重视人的生物性,强调人的本能。中国孟子看到人的生之性即人的生物性,人的德之性即人的社会性。董仲舒既注重人的情感、欲望所体现的生物性,也注重人在仁、义、礼、智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精神性。这是在讲人的属性。 五是人性发展论,西方柏拉图强调人的理智、人获得理论和道德知识的能力在人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督教把人性的善看作是一个回归的过程。马克思强调劳动及在劳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弗洛伊德强调人的早期经验在人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人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在人由善向恶变化时强调生理的作用和不良的影响。荀子强调在人性的发展中可以化恶为善。这是在讲人性的发展。 以上人性理论的五个方面,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那么这些传统的人性观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过去的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没有注重将人性的理论作为改革的理论支撑。我们出台很多政策措施都是围绕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去讨论。但是我们现在进行反思的时候,回顾这些政策措施,就要问一问它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人性观去思考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发现,第一,我们过去出台的政策措施没有一个稳定的人性观的结构,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过去的改革没有把人性当做教育改革政策的一个前提理论基础来对待,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使将人性理论作为改革的理论依据,由于传统的人性理论是分散在几个方面的理论,这种理论也不可能为我们的社会改革包括教育改革提供一个系统、稳定的人性理论基础。第二,如果硬要找出过去的改革所依赖的人性理论,我们发现以往的改革所赖以支撑的人性理论只一些是片面的人性理论。比如,笔者发现,过去的改革的人性观在人性起源上体现的是后天的实践,对人的生物性、遗传性重视不够。在人性的结构上,所体现的人性观强调人是恶的懒惰的。在价值上也是强调人是恶的。在属性上,只重视人的社会性,对人的精神性重视不够。在发展上,不太重视人的高层次自我实现的追求。由于过去的人性观是单一或分散的,不可能给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完整的人性理论基础。这样,当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去寻求人性理论的支撑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这些改革与完整的人性理论相分离的现象。以不完整的人性理论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本文认为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人性理论。这个理论既能反映人性的起源,也能反映人性的结构、价值、属性和发展,这样才有可能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完整科学的人性理论的支撑,从而使教育改革取得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