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进步,一种审美视觉中心主义倾向在当代社会开始蔓延起来,这将给我们的认识带来极大挑战,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倾向,并用理论的视角剖析它。 国内外不少理论家认为,图像转向是一个确凿的事实,被视为一个未来趋势、新的发展趋势,他们将图像和语言对立起来,认为我们捍卫语言的焦虑状况,恰是图像转向正在发生的确切标志。在他们看来,视觉是感性新解放的路径。 他们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两点,这两点都是带有审美视觉中心主义的:第一,图像转向是一个确凿无疑的阶段,一个视觉文化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是未来的趋向;第二,图像转向是一个感性的新解放,视觉被标榜为是一种新的感性权力。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先看第一点。笔者要指出,这种图像转向将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时代的某些阶段,而这个新的时代实际上是由电子媒介而不是图像主导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图像转向时期”、“视觉文化时代”、“电子媒介时代”等几个词进行剖析区分。 国内外很多研究,一直将电子媒介时代等同于所谓“视觉文化时代”,将图像转向视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标志。这种简单的划分,笔者认为是来源对于波兹曼、麦克卢汉等理论家的错误解读,尤其与波兹曼对麦克卢汉的诠释有关,作为对麦克卢汉诗学的颠倒,波兹曼对电子媒介持悲观态度,尤其是对电视怀有一个旧式知识分子独有的抵触情绪,并且,他的这种强烈且不无道理的抵触经过他优美的文笔、俏皮机智的例子、细微的诠释深入人心,在对电视的负面效果上,他成功地驳倒了麦克卢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他的方法论大部分取自麦克卢汉,他在理论上的创见,主要在于用比喻性的生态视角——实际上是道德批判视角来改进麦克卢汉的方法。他并没有完全认识麦克卢汉在方法论上的意义。 在整体上,尤其电子媒介的整体影响上,麦克卢汉的论述是无可争议的,尤其是他谈到的电子媒介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媒介,认为新的媒介开始重新装配口语的多重感知,各种感官,触觉、动觉、味觉、视觉和听觉联合起来,将被拼音文字废除的听觉空间重新找回,这里,他将各种感官视为新的电子媒介时代的标志,这的确是一种深刻的洞见:打电话、听广播、看电视、用网络,尤其是电脑将以前的媒介,印刷也包容了进去,比如说目前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电子媒介更具包容性,这些电子媒介都使多感官参与成为可能。如果说波兹曼在对电视的批判上,驳倒了麦克卢汉的话,那么,电子计算机及更新的设备的出现,恰恰证明了麦克卢汉的媒介论是准确的。新的技术证明了,电子媒介设备恰恰是需要多感官参与,最新流行的各种新潮设备及新媒体艺术,可以作为这个论证的例证。 应该说,电子媒介时代,不等于图像时代,不等于视觉中心的时代。电子媒介时代,应该是多感官参与的新时代。 因此,未来的时代,尤其是与印刷文化时代相对应的称呼,应该是电子媒介时代,而不是视觉文化时代。尽管丹尼尔·贝尔曾经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但是,实际上,视觉文化时代与印刷文化不是相对的词,甚至,印刷文化也是视觉文化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从逻辑上讲,尤其是从媒介角度讲,印刷媒介时代应该与口头媒介时代、电子媒介时代相对。 而电子媒介时代,是一个抗拒视觉中心的时代,麦克卢汉笔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是先从“听觉——触觉空间”入手的,“声觉空间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缘”,“完全是非连续”,通过新的电子媒介,我们将重新从旧时代的噩梦中解放出来,尤其是从审美视觉中心主义中醒来,通过新感官和原始冲动的力量,重构我们的审美文化。而随着他的论著研读的深入,应该可以认为麦克卢汉感官理论是更注重全方位的:电子媒介时代将是多感官审美的,是多感官参与的审美活动。更进一步说,它并不排斥视觉,这是因为,新的媒介将原来的电子媒介转换为自己的内容,视觉也将成为电子媒介的一部分,但将来的时代,将是多感官参与的。电子媒介中的电话、广播、电视、网络为多感官提供了现实基础。而这一点,是视觉文化时代论者所不能反驳的。 我们再看第二点,图像转向是一个感性的新解放,视觉被标榜为是一种新的感性权力。这是符合事实的吗?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视觉中心主义由于涉及眼睛这个主要感知器官,在历史上就有很强的沿袭性。但是,在很多时候,视觉是理性的助手。 我们先看,在印刷文化远未占据统治地位的口头文化时期,最知名的理性主义者柏拉图就将理性、光明、眼睛联系在一起。在他的一个广为人知的“洞穴寓言”中,眼睛与真实、理智之间的密切关系被诠释得更淋漓尽致:一个偶然从禁锢中被解脱出来的原始部落人,走出了自己生活许久的黑暗洞穴,发现了外面的光明的世界,这个过程,被柏拉图定位为人类发现更深一层真理的过程,一个发现另一个更神奇的高阶世界过程,而这种发现,这种视觉的强化被赋予了划时代的意义。 这种对启蒙(enlighten)之旅的叙事,是伴随着一系列事物的等级划分而展开的,对于柏拉图来说,理性、太阳、光,是高阶世界(可知世界)之同构者,而这些又同视觉息息相关,在肉体感官中,拥有与太阳、理性、光相提并论的资格,恐怕只有眼睛。眼睛成为理性感官和认知的霸主,与其它感性属性被压抑,是同一个过程,或者说,眼睛正是依靠理性之名,才隐蔽地得以在感官中成为新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