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4)11-0040-06 知识具有内容、形式、旨趣三个维度。[1][2]知识教学不仅要教授知识内容,也要传授知识形式,促进从知识到智能的转化。那么,知识形式是什么?它又包括哪些方面呢?我们先看一则案例“三岁的小孙女也会作议论文”。 刚开始学写议论文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皱起眉头,他们说议论文枯燥、难懂、不会写。针对这种思想,林老师上了一堂作文辅导课。他说,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三岁的小孙女也会作议论文。有一次小孙女说:“我最喜欢爷爷。”(论点)“爷爷喜欢我,不骂我,买棒冰给我吃,还带我到儿童公园去玩。”(四个论据)“所以我喜欢爷爷。”(结论,与开头相呼应)这个例子一举,整个教室充满了笑声,在笑声中学生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消除了写议论文的畏难情绪。 (资料来源:董远骞主编《教学火花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知识形式是指知识内在的思维方式与表达形式。在上例中,林老师用形象而生动的故事,向学生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议论文的知识形式——论证过程(思维方式)与表达结构(知识形式),使枯燥难懂的议论文变得明白易懂。如果说“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藏了大量珍宝”[3],那么,打开这个“百宝箱”不仅指打开知识的内容,而且包括打开知识的形式。我们认为,知识形式包括知识的思维方式、检验方式与表达形式。知识形式蕴涵着人类的智慧与能力,知识形式的学习与掌握是转识成智、化知为能的重要途径。 一、知识形式的基本蕴涵 知识形式对应于知识内容,知识内容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与精神财富。知识形式是指知识产生、检验和表达的形态与方式。知识内容只有通过特定的探究过程、认识方法与思维方式,经过检验,借助一定的外在形式加以表达,才能为人们认识与理解。那么,“知识形式”究竟涵盖哪些方面呢?英国教育学家赫斯特提出“知识形式”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知识有八种形式(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哲学、道德),每一种形式具有不同的概念、逻辑和表达方式。[4]100 (一)知识的思维方式 对于思维方式,有着不同的界定。有人认为,“思维方式是指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实践主体按照自身的需要、目的和可能,创造和使用思维工具,去反映、理解、把握客体的思维活动样式”。[5]我们认为,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相对固定的样式、模式,它包括思维过程及其思维运作方法。思维过程有逻辑的、直线的,还有非逻辑的、非直线的过程,思维方法包括逻辑与直观、形象与抽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具体方法。从构成要素看,思维方式包括思维对象、思维工具。思维对象即在头脑中观念地建构起来的、作为思维现实前提或思维结果的东西,不同的思维对象制约着思维方式的运行机制、程序。思维工具即作为观念形式存在的概念和范畴。概念、范畴在个体思维和人类思维转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正是借助一定的符号、概念、直观表象等中介环节把握远离我们的客体。思维方式是主体实践活动的内化和概括。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讲,思维方式是人的外部实践活动方式的内化和理性积淀,是人们观念地掌握世界的特有方式,是头脑观念的再现、改造客体的过程。“没有永恒不变的思维方式,人们通过社会实践,不断改变着现实生活条件,同时也就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改变着自己的思维方式。”[6]思维方式已超出单个主体的思维活动的特殊样式,是社会主体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反映客观事物的、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思维形式和思考样式,社会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感受客观现实、处理主体—客体关系的共同的模式或范型。[7]思维方式作为个体思维既定的社会历史前提,能为主体提供一定的思维范例和思维工具、思维活动的准则、规范,最后内化为主体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制约着单个人的思维活动,对思维过程与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思维方式构成世界观的核心和深层结构,世界观的变化也就是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一门学科,就是内化、获得该门学科的思维方式,学会学科地观察、思维与探究,形成独特的学科世界观。 (二)知识的检验方式 知识检验即知识真理性的确证与判断。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区分了知识与意见,指出“知识即确证了的真信念”。知识有别于意见、信息,它是经过检验与证实的真的信念。知识必须接受知识论的检验与证实,通过知识检验与证实为自己的存在提供合法的证明。“任何哲学体系和科学体系都将是不可能的,除非它们能够经受知识理论的检验和裁决。”[8]知识的检验方式多种多样,其基本类型有:逻辑检验、实践检验、实验检验、价值检验、美的检验,每种检验使用不同的检验标准。知识的逻辑检验(知识证实)指知识信念之间具有推导关系或相互融贯,以及知识发生概率与认知过程的可信赖程度。逻辑检验有多种方式。[9]实践是检验知识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实验检验是实践检验的特殊形式,它通过创设特定条件促成某一现象发生,从而检验理论假设的正误。价值检验又称为效用检验,即“我们的观念之真伪,是依实用结果而定的”[10]。美的标准也是知识检验必要的。美的标准就是逻辑的简单性。奥卡姆曾经写道:“不要增加超过需要的实体”(“奥卡姆剃刀”)。爱因斯坦认为:“一切理论的崇高目标,就在于使这些不能简化的元素尽可能简单,并且在数目上尽可能少……”[11] 不同学科主要运用不同的知识检验方式。数学知识的检验主要是逻辑检验,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二直角,无论测量了多少次也不能算数,只有运用平行线原理、三角形定义和其他公理证明这个命题,这个命题才算成立。自然科学知识的检验方式大多是实验,但有些科学知识可能很难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如伽利略的匀速直线运动(没有摩擦力等阻力)不能实验,只能理想实验(想象的逻辑推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检验主要是价值检验,判断某一知识内涵的价值观与某一主流的价值观(基本价值观)内在的一致性,某一知识主张与不同利益集团利益的关系。当然,由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与价值的多元性,价值检验较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