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9-0015-05 在当今大众文化的发展潮流和各种文艺现象中,存在着过于低俗没有底线的情况,由通常意义上的通俗化,滑向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有的或许还可归入粗俗、鄙俗、恶俗之类,丧失了基本的文化艺术品格,乃至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公害”,值得特别加以关注。对于当今的“三俗”文艺现象,也许无须多加描述,它的社会危害性也同样不言而喻。问题在于,对于这样的不良文化艺术现象,仅仅停留在一般性地发号召倡导反对抵制可能是不够的,出于道德义愤的批评指责也未必真正有效,重要的还是需要分析原因和找到症结,有针对性地加以批判抵制。笔者以为,“三俗”文艺现象的滋生蔓延,实际上既与人们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有关,同时也与文化生产、文艺批评等机制方面的缺失有关。对此有必要进行批判反思,从而增强应有的文化自觉性,更有效地抵制这种不良现象,净化文艺的生态环境,促进文艺事业的健康繁荣发展。 一、大众文化发展的认识误区问题 从思想观念方面来看,对当今“三俗”文艺现象,可能存在两种认识误区:一种观念认为,这种不良文艺现象的滋生蔓延,根源在于文艺生产的大众化、产业化,在于大众消费文化的泛滥,因此,要消除“三俗”文艺现象,就要采取严厉措施限制大众文化的发展;另一种观念则相反,认为文艺大众化、产业化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趋势,满足群众需求是硬道理,文艺市场中出现一些低俗化现象在所难免,不必大惊小怪。 其中,前一种观念关涉对文艺大众化转型发展的基本认识。新时期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政治的改革发展,文化也不断转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也是它的必然产物,大众消费文化蓬勃兴起,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对于这种社会文化变革发展的现实,如果我们不是固守精英主义的文化立场,而是站在社会进步的立场来认识,那么就应当承认,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本身并不是消极的东西,没有理由不加分析地对此做出否定性的价值评判。从历史的观点看,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标举的“人文主义”,便是反对神性和封建宗教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压抑,要求解放人性和情感,肯定人们追求世俗生活幸福的权利,文化艺术走向民间和大众,成为普通民众所乐意接受的东西。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样以反封建专制和追求人的解放为主题,站在启蒙的立场上倡导文化艺术的大众化,开启了文化走向普罗大众的历史进程。历经大半个世纪之后,到了改革开放时代,文化艺术大众化才真正成为现实,人民大众应有的文化权利才得到更充分的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文艺大众化的意义,怎样估价都不算过高。 文艺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及其特点,便是通俗化、世俗化、民间化等,就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他们所熟悉和关心的生活,表现与他们的人生体验相通的思想情感,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这种大众化的文艺,不可能像文人雅士的趣味那样高雅,因此“俗化”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我们的汉语词汇中,“俗”这个字本身就包含“大众的、普遍流行的”意思,并无贬义在内,通常所谓“风俗”“民俗”“通俗”等,也并不是贬义词,所指称的对象也并非不好的东西。即以通俗性的文学艺术而言,除了某些高雅之士会因趣味不合有些看不上之外,人们通常也是给予肯定和认同的。一般而言,“俗”不能等同于“坏”,“俗”的东西并非必然不好。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对于通俗性的文艺,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否定排斥态度,而应当秉持理性的批判态度,区分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应当是我们讨论有关大众文艺问题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当然,肯定大众文艺的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混杂其中的消极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实际上,在当今“三俗”文艺现象的背后,也存在着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认识误区,值得认真加以反思和克服。一是文艺特性与功能的观念误区。这种观念以为文艺是反映生活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生活现象,便有什么样的文艺反映,生活是什么样的,当然文艺就是什么样的,于是不分美丑善恶照搬丑陋生活现象。如果要批评这种庸俗化现象,有人便会以“真实反映生活”为借口而推卸自己的责任。二是“文艺大众化”的观念误区。这种观念以为文艺大众化就是要无条件地服务大众和满足大众需求,完全把文艺看成是娱乐大众的工具,只要群众需要和喜欢,哪怕是低级趣味的东西,也一味地迎合满足,完全放弃精神坚守,以媚俗换取大众的“愚乐”。如果要批评这种媚俗现象,也会有人堂而皇之地把原因归结为服务群众和满足群众需要,从而为自己的媚俗行为掩饰和辩护。三是文艺“产业化”的观念误区。这种观念以为文化产业化就是市场化,而市场化就是按照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办事,就是市场需要什么,那就生产什么。如此一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名义下,文艺生产就可以完全走向市场化,毫无顾忌地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如此等等。对于“三俗”文艺现象背后的这些观念误区,笔者曾专门著文进行过评析①,在此不拟详论。 应当说,一段时间以来“三俗”文艺现象的滋生蔓延,思想观念方面的认识误区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观念决定行为,如果不能从思想观念的根源上批判反思提高认识,就难以真正引起对于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足够重视。当然,在此基础上,则还有必要进一步考察当今文艺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如大众消费文化生产与社会管理机制问题,当代文艺批评的机制问题,等等,下面分别略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