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会(1957- ),男,河北易县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河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编辑出版研究;傅松涛(1957- ),男,河北威县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河北 保定 071002

原文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容提要:

专业化过程缺失、教育理论偏颇及其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致使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发展潜力不足,这已成为美国各界公认的教师培养与发展过程中的症结所在。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其新颖的教师培养和发展模式与形态,在学校主体、内容、条件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尝试,通过开辟与拓展中小学与大学相互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场域和通道,搭建起教师培养和发展过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可靠桥梁与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培养和发展过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显著地提升和强化了实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其科学的高端理念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很值得探讨与借鉴。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14)03-0103-05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简称PDS)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一种依据霍姆斯小组的科学构想,以中小学和大学为依托和基地,通过大中小学的密切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师资的新型教师教育组织模式与形态。它一般由一所或多所中小学与所在学区的大学特别是大学的教育学院共同参与,建立起稳定紧密的多所学校联合体,合作培养新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种与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中小学被称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1]。PDS的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美国得以广泛发展,十余年来成效显著,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都有了长足的提高,PDS因此成为一个较为理想的教育平台,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了教师质量和整体教学质量。

       一、背景与创意

       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长期严重低差,促使美国社会各界深入反思和追寻其根源和出路。追根溯源,教师教学教育质量不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养成发展过程中教育理论的扭曲及其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成为教师教育专业人士的普遍共识。探索和建构教师培养和发展过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可靠桥梁,就历史地进入教师教育专家的视野和思域之中。

       长期以来,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低劣一直是美国社会各界的世纪之痛。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要素主义代表人物巴格莱就在《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的教育纲领》中,对“正当国内外情况处于非常危急的关头,美国教育竟然意外地软弱无能”,“加重了较低级学校的弱点和缺乏效能”[1](P155-156)的“特别不幸”现实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深刻的剖析,提出了用要素主义的理念和实践加强教师指导进而改造美国教育的主张和纲领。只可惜在极权主义加速膨胀直至引爆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下,貌似迎合权威、纪律和理论指导等垄断资产阶级集权需要的要素主义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纳。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上层被前苏联卫星上天的划时代事件所惊醒,开始认真地直面苏美教育质量的巨大差距,寻找根源与成因。以贝斯特、康南特为代表的后期要素主义者再次严肃地审视美国的教育质量,结果是“几乎在每一方面对于我们大多数公立学校目前所提供的十二年教育的结果有着普遍的不满”,甚至“企业界人士对他们任用的大中学毕业生所表现的读、写、算技能和普通知识的贫乏感到惊慌”[2](P173)。他们的结论是,“和1845年相比,可以说公立学校的教学效率有了惊人的下降”,美国的公共教育已遭到“彻底的失败”[3](P178),美国已经成了“教育的荒地”[4](P170)。但在60年代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的遮蔽下,他们的呼声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苏美冷战的加剧,最为广泛地触动了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中下层人士直接体会到低下的教育质量给子女就业谋生带来的直接影响,社会上层日益感到教育质量的低下给美国在国际竞争方面造成的窘境和压力,教育质量最终演变成全社会不满的焦点领域。1983年,美国优质教育委员会在经过3年调查后出台了一份呼吁教育改革的报告,把这种质量危机、普遍不满和力求改革的社会公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为对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现实长期关注并一致深刻反思的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家们,对导致中小学教育质量长期严重低差的成因,曾做过深刻的揭露。概括地说有四点:其一,过分看重和强调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活动,轻视和贬低教师的指导作用;其二,教师过分倚重经验,忽视正确理论的指导,轻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培养和“师范性”养成,盛行“反理智主义”;其三,“职业教育家们”“无视优良教学原则”[5](P180),提出教育理论和制定教育政策耽于“幻想”[6](P155),流于“杜撰”[7](P176),“没有适当的目的”或“降低了美国公立学校的目标”[8](P177);其四,教师的教育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

       在传统的以大学为本的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模式中,“大学教育学院与地方中小学的关系犹如‘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2]。大学教师以自己的理论殿堂构建的用于教学的教育理论,严重脱离中小学的教学实际所需,而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并固守的教育哲学,也迫切需要理论知识的解构和拓展,由于大学对中小学缺乏实际了解,致使教师的培训针对性较差,也难以满足中小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正是因为这种隔阂导致实习生无法在入职前获得必要的实践知识,职业准备不足。据统计,有“近四分之一的新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没有为即将从事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缺乏实际工作,如课堂管理或控制等方面的技能”[3]。可见在美国传统教育模式中,美国的教师无论是大学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或实习教师自身都存在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和问题。

       严峻的质量滑坡现实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忧虑,促使美国将教育改革提上日程,新一轮改革的核心便是改善和提高教师质量,由此带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整体教学质量的飞跃,针对传统教育中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根源所在,美国许多从事教师教育研究的机构和协会积极地投身其中,深入探讨二者分离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教师质量直至教育教学质量的机制,参与和制定教师教育改革措施。1986年,霍姆斯小组提出的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构想,引起了美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这种以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互动交流体系,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并得以迅速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