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何晓明 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0
分类名称: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自年初开始,从中央到各省市,一个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和人代会通过的规划纲要的热潮迅速掀起。特别是江泽民同志自五中全会以来的多次讲话,对经济工作、对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使1996年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配套推进其他改革有了明确的指导,各方面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和较大进展;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九五”时期改革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一、1996年改革的环境分析

      1996年的改革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环境背景,由于这一背景的存在,改革颇具深刻性。

      ⒈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宽松

      1996年可以说是自1993年政府对经济实施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来,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宏观形势全面向好。第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据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9.6%,而物价涨幅则持续回落。至9月末全国商品零售物价上涨幅度已回落到6.6%以下,大大低于年初提出的10%的控制目标。第二,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进出口贸易在调整出口退税率之后仍保持了较大幅度的顺差,至9月末为81亿美元顺差,预计年底顺差可达100亿美元。外汇储备在1995年增加了219亿美元的基础上,1996年至9月末又增加了217.6亿美元,目前外汇储备总额已达953.6亿美元,预计全年可达1000亿美元。第三,由于中央银行两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大幅度减少了借款人的利息支出,仅国有企业利息负担就减少了700亿元,同时也大大缓解了高额储蓄余额可能随时冲击市场的潜在危机。并且由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运用,使广义货币M[,2]的增幅回落已接近25%的调控目标,而狭义货币M[,1]增幅则比年初增加0.3个百分点,也基本接近18%的调控目标。第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且农村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城市。1~9月份城镇人均生活费的收入实际增长3.4%,而农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0%(包括生产费用),如能有效制止乱收费,1996年农民生活水平将会有较大提高。第五,粮食产量1996年再创历史新纪录,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4.8亿吨以上。

      以上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为1996年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⒉政治环境更为有利

      自1995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对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江泽民同志1996年在两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纪念七一、在河南农村考察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充分显示了中央对搞好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整体配套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这一系列讲话也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总结和充分肯定,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坚持用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衡量、判断改革的得失。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申,使1996年改革的局面进一步打开,进一步摆脱了传统的僵化思想观念的束缚,更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实施改革。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还特别指出“讲政治,就要求坚持尊重群众、尊重实践这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这一问题的提出就为改革创造了崭新的政治环境,为“讲政治”在新时期的意义做了最明确的阐述。在这种政治氛围中改革已经有了和正在进行着新的突破。

      ⒊社会环境较为稳定

      1996年社会生活中的两件大事为社会环境的稳定和上新水平奠定了基础。首先,1996年4月份开始的“严打”斗争,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们的嚣张气焰,使一批大案要案得到了及时处理,在还人民群众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的同时,也捍卫了多年来的改革成果,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渡清除了一部分社会阻力。其次,在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和表彰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的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以中央决议的形式专门对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任务和目标方面的具体规定,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这一大的举措表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说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两个文明一起抓,搞市场经济并不都是金钱至上,利益第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呼唤道德、法律、民主和具有较高文化水准的社会氛围,没有这样一个以秩序和道德维持的社会环境,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严打”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的努力下,一个宏扬正气、树立新风、维护民主和法制的社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1996年的改革就是在以上较为有利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环境中深入展开的,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1996年改革的最新进展

      ⒈国有企业改革又有新突破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先后选择的2000多家试点企业大部分已从1996年开始转入试点实施阶段。其中国务院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已批复试点实施方案95户。试点企业明确了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建立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组成的公司治理机构。并在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例如山东省济南市试点企业采取整体改组、部分改组、出售资产、相互换股、债权变股权、吸引外资、增量投资等九种形式对企业进行改制,改制后不仅吸纳了巨额资金,同时大大降低了资产负债率,目前试点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7%,低于全市13个百分点。山西省则采取7条措施,为30家试点企业和部分重点企业增加投资和处理遗留问题拨付资金近30亿元。长春市80%以上的企业将托儿所、食堂、浴池等部门从企业中剥离出来,实行独立经营对外开放。上海通过多元投资切一块、兼并破产割一块、债权吸股增一块、企业发展加一块、存量调整添一块、政府扶持补一块的方式增资减债使国有工业资本增加107亿元,减少债务15亿元。国务院的百户试点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降至6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分流富余人员近10万人,剥离社会职能降低费用支出近300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