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理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严仲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E-mail:zhlyan@126.com,吉林 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基础教育

内容提要: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选择需要考虑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选择具有操作性强、能平衡当下发展与未来发展、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路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理论路径有资本路径、制度路径、专业发展路径;现实中主要采用城乡交流、资源整合、政府主导与专家参与、发展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等路径。达到优化、合理的农村学前教育路径,需要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综合应用多种路径。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农村学前教育受到极大关注。但农村学前教育也存在诸多的现实困难,如人口、经费、师资、家长的需要以及各地财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现实生活与理论框架中存在着不同的路径选择,各种路径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理想的路径应该是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多种路径的整合。

       一、农村学前教育路径的影响因素与合理路径的特征

       适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合理路径应该能尊重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关注农村学前人口、经济、学前教育需要,能考虑到当地政府职能发挥水平以及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程度,具有操作性强、能妥善处理公平与科学要求的平衡关系、目标定位准确等特征。

       (一)影响农村学前教育路径选择的因素

       影响路径选择的实际因素主要有:民主程度,政策的理解水平,政府职能的发挥程度,政府的管理水平;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当地的经济收入或者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程度;政府的学前教育理念以及对人口、经济、需要等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因素的了解程度。

       1.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收入越多,政府的选择机会就可能越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财政基础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保障因素,财政收入多的地方政府比财政收入少的政府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在进行资本路径选择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与主动性,更容易选择到适合的路径。

       2.政府职能的发挥程度,即政府职能的执行水平是否具有灵活性,会影响到路径的选择。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某项政策时,需要一定的政策理解能力,以及适当的变通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协调各种冲突,平衡各方面的需要。

       职能齐全的地方政府信息渠道畅通,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到位,其组织工作完善,选择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手段方法更全面。这也表现在政策执行水平上,即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水平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政策有更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政策执行灵活的地方政府,对国家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理解到位,执行政策时能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路径的选择更灵活。

       3.地方学前教育的发展程度或发展水平也影响着路径的选择。在发展程度高、政策完备的地方,家长应该普遍认同现代学前教育的理念,政府实施有关的学前教育政策时面临的阻力小。如果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程度低,困难会更多。

       4.学科专家的参与程度对路径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多学科专家的参与能比较全面地诊断地方学前的实际,只有少数或部分学科专家参与的话,对地方学前教育的问题的诊断可能不全面,甚至是片面,这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路径的抉择。选择什么样的路径,一般需要征求多学科专家的参与,涉及的学科专家越齐全,对问题的分析越到位,路径的选择就有可能越科学。

       5.对人口、经济、需要等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因素的了解程度,客观上也影响着学前教育路径的选择。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得越透彻、越到位,选择的路径就越有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也越容易被家长认同。

       (二)合理路径的特征

       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对农村学前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既符合当地的实际,又能得到贯彻。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任何一种路径,都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合理的路径选择,应该是科学性、可操作性、民主性的统一。

       1.可实现性。合理发展路径最基本的要求是具有可实现性,可操作性,不是纯理论的方向,也不是理想状态,更不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是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如经济发展水平与客观现实需要,当前的人口与经济水平)与现行的各种政策,整合了当地的各种人力资源,让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得到落实。选择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路径的可实现性,体现在符合当地的相关政策,在当地的政策许可范围内;还要符合当地学前教育或者基础教育发展规划,这可以理解为符合教育发展的科学性要求。

       在部分地方,由于政府管理机构职能的懈怠,或者相关机构没有一定的权力,或者政策不完善,或不具有主动灵活实施政策的能力,一些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或先进经验在当地往往变得行不通,即变得不可实现。

       2.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问题。公平问题反映的是学前教育领域的民主性要求,效率问题体现的是资源的利用率问题,即在解决幼儿的“入园难”问题上,同时关注办园质量与资源的利用率问题。在满足公平发展的基础上,兼顾效率问题。不能因为未来人口的减少趋势,而不敢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导致农村儿童失去学前教育的机会,这是效率对公平的影响;也不能单纯考虑当下儿童的入园机会而不考虑未来人口的减少趋势,致使刚建几年的幼儿园闲置,这是公平对效率的影响。这就需要结合当地人口数量,作出相对科学的规划:人口密度过小的地方,可以选择复式班的形式;人口密度过稀的地方,甚至可以考虑建游戏点的形式,提供学前教育机会,满足儿童的学前发展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性的体现。

       3.目标定位准确。这是合理路径的科学性表现。适当地超过目前的水平,特别是目前的质量水平,但又不至于因质量过高产生过多的财政压力,即质量提高产生的费用增长处于家长、地方政府财力能承担的范围内。质量定位能从儿童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兼顾家长需要与社会需要,使农村学前教育保持一定的质量水准。尊重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需要,满足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学前教育诉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主的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