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新加坡政党政治及其转型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渝梅,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博士,上海 200092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政党政治形态的生成及其变化,有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土壤。变革中的新加坡政党政治反映了该政治体系所蕴含的政治文化的变迁。本文重新考察和分析了新加坡一党独大体制的政党政治形态及其政治文化环境,认为近年来新加坡政党政治形态在向更为民主的方向转型,而这种转型的背后,政治文化所发生的变迁也悄然改变着新加坡社会的政治信念、态度和政治行为。这些新的元素包括参与式政治文化的生长、公民文化的成熟、理性的多元竞争、宽容性的政治文化等。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7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2)05-0072-06

      2011年5月7日,新加坡举行了五年一次的全国大选。在这次大选中,反对党首次赢得了6个国会议席,这是新加坡几十年来重大的政治变化之一。由此,新加坡政党政治形态及其正在发生的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政党政治形态的生成及其变迁,都有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土壤,新加坡变革中的政党政治同样反映了这个常常被作为一党独大的东亚典型案例,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文化的逐渐转型。本文将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新加坡政党政治进行重新考察和分析。

      一、新加坡政党政治形态

      新加坡共有24个登记政党,除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外,注册的反对党有23个,主要包括工人党、新加坡民主党、新加坡人民联盟、统一民主党、人民党、泛马来亚伊斯兰教党、马来民族机构、统一人民党、社会主义阵线、统一阵线、国家团结党等等。目前最大的反对党是工人党、民主党和新加坡民主联盟。

      新加坡政党政治形态的特殊性在于,虽然新加坡存在合法的反对党,但由于强势的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而反对党虽然从1980年代起被允许通过选举进入国会,却长期在执政党的压力下,一直处于新加坡政党体制的边缘,不足以形成对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竞争与制衡的力量。缘于此,新加坡政治体制往往被认为具有“威权主义”的特征。比如,有学者根据人民行动党对反对党的打压和对选举的操控,将其视为一种“选举权威主义”。“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通过控制选举规则和选举程序削弱反对党、利用法院制裁打击反对党、通过财政资金的投放控制选民的投票方向、运用国家传媒力量营造持执政党的舆论,使得反对党根本无法与之竞争,议会长期被人民行动党垄断,周期性的选举只不过是合法化威权统治的形式。”①

      具体说来,新加坡政党政治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长期执政,并具有“包容性执政党”的特点。

      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以来的历届选举,始终在国会中占据绝对优势,一直保持执政地位并一党独揽大权,控制和主导了新加坡的政治生活,类似于萨托利所说的“主导党体制”,即“一种存在一个以上政党的体制,在这一体制中,轮流执政实际上并不会发生。同一个政党总是能够长期赢得议会席位(不一定是选票)中的绝对多数”。②

      新加坡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和主导,在两个层面上展开:

      一方面体现在人民行动党对于反对党和社会的严格控制。

      人民行动党反对在新加坡实施具有充分竞争性的多党制,认为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会造成政治失序和社会混乱,导致优秀人才因党派竞争而分散,难以全心全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而政府不得不将许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应对和解决政治分歧,影响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办事效率。因此,人民行动党选择利用行政和司法手段来限制反对党的成长,并利用对选举制度和规则的设计来确保反对党在竞选中不会对其构成实质性挑战。这些技术性的手段包括限制对反对党选区的公共拨款,重新划分反对党选区的范围,操纵选举时间表来压缩反对党竞选活动的时间,减少新闻媒体对反对党的报道篇幅等等。

      同时,人民行动党也通过强化对社会的控制来巩固执政地位。首先,人民行动党政府通过社区中心、公民协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实现对民众的控制。在这样的控制体系下,社会的自主性被削弱。其次,人民行动党通过《社团法》严格控制民间自发的结社活动。为社团登记设置了严格的规定。再次,严格监管大众传媒。强调新闻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必须让位于国家完整和政府的首要目标。政府垄断经营电台、电视台,对报纸、杂志采取减少发行量、逮捕或驱逐记者、编辑和发放许可证等措施。同时还禁止和严惩涉及攻击李光耀和行动党、鼓吹西方自由民主、言论结社自由的舆论报道。

      另一方面,执政党对新加坡政治生活的控制与主导则体现在,在一党独大的政党体制下,为了确保自身的合法性,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人民行动党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宗旨,通过推行国家合作主义的政策自上而下的把人民群众纳入执政党所设定的政治发展进程之中。这使其具有了某些选举型威权主义体系下“包容性执政党”的特点,这一类政党“通常试图把各种社会集团网罗到普遍的政党保护伞之下,并试图与政党外部的各社会集团和机构谈判。有些此类包容性政党曾试图推进积极的社会改革计划。另一些则成为综合各种社会利益的主要领域。许多包容性政党的政府允许其他政党在选举中提出候选人,只要后者没有真正获胜的机会。”③

      在这种具有包容性的政党体制下,新加坡政治中存在一个逆向参与机制。所谓“逆向参与”是决策者走出来,深入人民大众,与人民打成一片,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吸取民智,实行民决。新加坡通过搭建遍及社会每个角落的组织网络,物色具有奉献精神的基层领导,构筑全面照顾人民基本需求的制度机制,并与选举政治有机结合,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逆向参与机制,④保持着政党与社会的有效沟通,而这种全面照顾民众需求的逆向参与机制也成为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