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迷思与发展悖论

——冷战后国际民主化的经验与教训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导,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主迷局与发展悖论——冷战后国际‘民主化’的经验与教训”负责人,研究方向:国际政治,政治发展与民主、民主化问题研究等,主要著作:《私有化:是福?是祸?——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等。

原文出处:
学术前沿

内容提要:

近百年来,“民主”被认为是西方社会最主要的政治构架。凭借对“民主概念”的垄断,西方国家占据了国际政治制高点。对于民主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与歧义,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分析、来回答。民主不应抽象地和孤立地去研究,而应注重分析和研究它的历史性和实践性;关注民主化进程的国际环境及国际经验教训;注重研究民主的成长性和发展的包容性;关注中国发展的政治经验,树立正确的民主观。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字号: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民主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冷战时期更是变成西方阵营的政治工具。凭借对“民主概念”的垄断,西方国家占据了国际政治制高点。“民主”被西方政治理论家提炼成西方政治制度的唯一真谛,演变成一种政治宗教。本课题详细地剖析了民主是如何被泛化、普遍化、神圣化、宗教化、教条化、工具化、功利化、标签化、碎片化的。分析了西方学者为了配合西方政要输出民主,将民主解析化、模块化、程式化。

      第一,以大量的国际民主化案例,分析了冷战后一些国家民主化的理论迷思与政治发展悖论。利用收集的大量资料和文献,分析了非洲国家、中东地区、拉丁美洲国家的民主和政治发展的曲折历程。特别着重分析了20年来苏联—俄罗斯民主化的深刻教训。

      第二,跟踪当前西方、特别是美国在国际政治中“输出民主”的战略意图、策略作法和实际操作手段;剖析国际政治中流行的种种“民主神话”;分析了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在“输出民主”问题上的战略意图和策略差异。

      第三,重点关注国际上有关“民主、民主化”等问题的理论反思,特别介绍了当前俄罗斯政界和理论界对民主问题的反思和政治发展的探索。剖析了“颜色革命”的国际背景与政治实质。

      第四,通过分析国际上政治民主化的成败得失,利用大量国际案例回应了鼓吹“民主万能论、民主速成论、民主不战论、民主和平论、民主同盟、自由之弧、民主至上论、民主救世说、西方民主普世说”等说教,批驳各种“民主拜物教和民主原教旨主义”。

      第五,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内涵。民主是现实的、多样的和具体的。不能将其抽象化和绝对化,将民主与稳定和效率等对立起来,非此即彼,拒绝中间过渡,搞政治“休克疗法”。必须强调民主的民族性和主权性,民主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民主的成长性和阶段性,强调民主化的差异性和关联性。

      通过对国际政治理论与政治发展模式进行提纲挈领式地把握,甄别了不同政治发展模式的理论差异。对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治进程进行总结,进而对各国政治发展和民主化的道路进行了思考。提出政治发展过程是民主、稳定、效率等三组价值元素的辩证统一。提出民主政治发展有其内在的、特定的逻辑,人为地“推广”或“简单移植”西方体制,最终可能适得其反。强调各国国情是现实的、多样的和具体的,不能将西方体制作为一种普世的模式加以推广和输出。

      第六,总结国际上民主化的经验和教训,剖析了在民主化问题上的一些理论误区。以发展中国家民主发展过程的民主选择为背景,以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民主选择的典型个案为主要内容,分析了冷战后民主化、政治发展与经济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提出,在一定时期内,某些国家的民主化并非一定是经济改革或发展的先决条件。经验表明,转轨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需要高效、有力的权力保障。

      第七,总结和提炼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价值和国际意义。国际政治发展和民主化的历史表明,民主有其发展的逻辑,不能脱离发展而孤立地进行。每个国家的民主进程有其特殊的顺序和环境,简单照搬及强力移植只能适得其反。当前某些国家热衷搞“民主同盟”或以“西式民主”划线,不仅会分裂国际社会、危害世界和平与稳定,而且会延缓甚至阻碍世界政治发展和国际民主化进程。

      与某些国家极力输出或复制西式民主不同,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积极探索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政治路线。在当今复杂矛盾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发展彰显出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国际意义。

      第八,提出在国际政治中努力抵制“推广民主”诱惑的同时,要积极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多样化的世界、多样化的道路、多样化的民主。批驳西方在“民主、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以中国的立场、中国的标准,描述国际上“民主化或政治发展成长图景”,提出应研发中国版的“政治发展力国际评估报告”,增强我们在国际事务特别是在民主问题上的话语权和思想力。

      成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冷战后的20年,民主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焦点问题。民主成为西方划分关系亲疏和国际阵营的政治工具,成为国际政治较量的内容。在西方战略家眼里,民主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现象。正如美国政治学者在民主课程的教科书中指出的那样:“民主化正在成为一个全球现象……民主现在已成为唯一具有普遍正当性的政府形式……这些年代以来,国际上发生了许多戏剧性的事件,既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国内政治,又关系到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国际关系”①。

      近百年来,“民主”被认为是西方社会最主要的政治构架。上世纪东西方阵营冷战过程中,“民主、人权”成了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中标志性的政治品牌,是对抗苏联阵营的重要战略和策略工具。冷战结束之际,西方政界和学界普遍认为“西式的自由民主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全胜”,有关民主自由的意识形态之争从此结束。凭借对“民主概念”的垄断,西方国家占据了国际政治制高点。在这过程中,“民主”被西方政治理论家提炼成西方政治制度的唯一真谛,民主成了西方政治人物的口头禅,逐渐演变成一种政治宗教,变成西方对外政治输出的“政治圣经和基本软件”。

      2008年以来,始于西方的国际金融海啸深刻暴露了西方政治体制的危机,暴露了西式民主的虚伪与局限。本课题从国际比较视野中着重研究一些国家民主化的成败得失,分析了民主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有着极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有利于打破西方舆论在民主、人权问题上的话语垄断,做到知己知彼,破除误区和神话,加强在民主、自由等问题上的国际对话,为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同时为国内理论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问题提供国际视野的理论或资料佐证,有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民主发展观,探索科学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路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