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12)04-0012-09 价值教育在当代西方国家已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思潮,广泛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加拿大著名教育学者克里夫·贝克(Clive Beck)对价值教育理论研究颇有建树,在20世纪西方的价值教育理论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主要阐述贝克的价值教育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价值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等,期望能对我国当前学校开展的价值教育实践探索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贝克的价值教育理论研究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贝克的价值教育理论就是建立在他深厚的哲学理论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互动的基础之上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贝克价值教育理论的发展时期,因为在这期间他担任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简称OISE/UT)道德教育方案”主任一职,并出任“教育部道德教育方案”首席研究员,也成为“OISE/UT道德教育方案”的主要设计和研究人员。20世纪90年代是贝克教育价值理论的成熟时期,他除了继续担任“OISE/UT道德教育方案”主要研究人员外,还出版《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Better Schools:A Values Perspective)和《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Learning to Live the Goodlife:Values in Adulthood)两本价值教育理论方面的名著,奠定了贝克价值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 (一)贝克的价值教育理论研究是对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回应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社会面临着文化转型,多元主义文化成为政府对待文化转型的导向性政策,那么,如何面对多元文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冲击,“对‘价值教育’的呼吁成为对现代社会中快速的文化转型所引发的许多社会成员的取向危机的一个回应”。[1]在多元文化转型中,加拿大则是第一个正式、明确地奉行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家,[2]因为加拿大自从1971年就正式明确承认自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鼓励保护和发展各民族自己的文化,政府把许多文化教育事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政府,由省级负责。1982年加拿大将文化多元列入《宪法》和《人权与自由宪章》,并于1988年颁布了《加拿大多元文化法》,把多元文化的各种价值观念奉为神圣。“马赛克”瓷砖图案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标志,承认差异且差异受到尊重。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任何种族都有权保留和发展本族文化和价值观,这样各民族文化价值相互承认和交织,学校价值教育也处在各种文化的层层包裹之中。 (二)贝克的价值教育理论研究是对价值澄清理论的纠偏 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价值澄清理论,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加拿大备受欢迎的“宠儿”。一些人认为现代生活的步伐加快及其复杂性使越来越多的人难以安于一种明确的价值观,没有明确地拥护什么或反对什么,缺乏生活的方向和选择。价值澄清理论主张教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价值的内容上,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困惑,相反,理智地选择价值的过程才是有益的,“我们认为每个人都必须从备选的价值中选取个人的价值……实际上,以理智的、持久的方式进入生活的价值不可能用其他方式产生,这样,正是这一决定的过程与我们息息相关”。[3]一言以蔽之,价值是个人的、积极的选择,这样一来,价值澄清理论不仅没有处理好加拿大在多元文化背景中作出有意义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问题,反而增添了价值选择的随意性,加剧了现代人的价值迷茫。因此,贝克的价值教育理论是在加拿大文化变迁、生活形式的变化、个人主义、道德传统的断裂与多元文化的博弈中构建起来的,用于重新认识价值澄清理论,也是对价值澄清理论过分强调个人的经验和喜好,而忽视了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势必会导致价值教育更加困惑的纠偏。 (三)贝克的价值教育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 贝克的价值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反省伦理学”(Reflective Ethics),“反省伦理学有许多特点,就眼下的目的而言,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试图不断地确定那些永恒的、基本的人类价值以用于对具体道德问题的反省”。[4]贝克从目的论伦理学出发来建构价值教育理论,但目的论伦理学只关注促进目的的实现,那就是好的,而不问行为本身正确与否,因而贝克也对目的论作出了一些甄别,他认为,“并非所有的目的论观点都是一致的。有些倾向于接受我们实际上的愿望和追求,而另外一些则习惯于坚持我们应该追求的”。[5]教育本来具有价值之根,教育是为了生活的目的,不仅是要学习“何以为生”的本领,还要学习“为何而生”的能力,“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的幸福,因为教育即生活的准备,也因为教育在目前也越来越多占据着青年人的生活,所以学校的目的应该囊括更为广泛的人类所关注的事物,它们应该反映普遍生活的重要方面”。[6]价值教育就是要根据这样的教育目的和价值观来生活,对其终极抑或具体的价值进行反省,反省其手段和目的的合理性,从而形成一系列经过不断修改和提炼的基础的或最终的生活目标,贝克为此对学校价值教育提出了如下反省目标:1)帮助学生处理当前对于自己或他人重要的生活问题;2)帮助学生学会用当前的价值范式来处理未来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简单或复杂的行为问题;3)帮助学生获得一般性的价值观念、价值方法和解决价值问题的技能;4)帮助学生培育人类的基本价值;5)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基本价值,用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去关怀他人相关的价值需要;6)根据基本价值反思具体价值或中介价值;7)培育学生恰当的价值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7]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教育不能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需要知识、技能和情感并重,需要我们检验和提炼出各种有效的价值来解决具体的个人和社会问题,确定以基本价值为基础,经过不断修正的具体价值为羽翅,形成一套基础的或最终的生活目标,促进学生知情意等方面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