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与迷狂

——柏拉图《伊翁》与亚里士多德《诗学》对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明珠,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杭州 310025

原文出处:
浙江学刊

内容提要:

在诗歌创作来源问题上,通常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技艺说”与其老师柏拉图的“迷狂说”针锋相对。“迷狂说”主要来源于柏拉图《伊翁》,“技艺说”则来自亚里士多德《诗学》。本文试图重新回到文本本身,对观《伊翁》和《诗学》,从两个文本内在的情节论证及相互间的回应辩难,重审这一议题。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字号:

      通常人们会同意,柏拉图对诗那种强硬的抨击态度,引来了他最好学生亚里士多德对诗的辩护。粗略看来,在诗学观念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似乎经常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于作为“摹仿”的诗曾经作过堪称史上最严苛、最偏执的抨击,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则极力为摹仿正名,为诗的技艺本身,以及诗的哲学、政治功用辩护。这一“诗与哲学之争”,事关重大、旷日持久,因而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论辩的焦点集中在《诗学》与《理想国》第十卷(有时也包括第二卷、第三卷)的关系。不过,别忘了《诗学》乃是一部试图全面探讨诗之技艺的著述。而柏拉图呢,由于写作形式的关系,其针对诗的看法似乎分散在众多对话中,这些对话的话题、内容各有偏重,每篇对话中似乎都各有其凸显和缺席的内容;内中人物给出的结论要么相互抵牾,要么悬而未决;甚至各篇对话就形式而言也变化多端。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回应是部分的还是全面的呢?这一问题背后,则暗藏着一个更令人兴奋的话题:作为哲人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诗作了整全之思么?

      这个话题所涉范围之广,内容之艰深,断不是本文所能处理。在所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对立中,颇为人熟知的,有一个“迷狂说”与“技艺说”的对立。迷狂说来自柏拉图的《伊翁》。在柏拉图作品中,《伊翁》是一篇小对话,言其小,盖因《伊翁》篇幅短,情节设置简单,内容似乎也微不足道,传统上常常不受重视。就粗略印象来说,这篇苏格拉底与一位颇为其诵诗“技艺”自负的诵诗人伊翁之间的对话,似乎可以总结为苏格拉底以其反诘迫使伊翁承认其“技艺”并非技艺()。有趣的是,在这个情节主线中,苏格拉底插入了一大段关于“迷狂”(或“灵感”()、“神灵凭附”(),参《伊翁》533d-536d)的说辞,这段话洋洋洒洒、文采飞扬,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段,本身就颇有点神神叨叨的迷狂味道。之前面对苏格拉底式问答分析赶不上趟的伊翁,听到这段话,简直被搞得神魂颠倒。这段无论在论证理路还是修辞风格上与《伊翁》主线颇显张力的古怪说辞,除了迷倒伊翁之外,也迷倒了后世无数读者,尤其是诗人们自己,①乃至对《伊翁》的兴趣和重视,多因缘著名的“柏拉图之迷狂说”。人们大都将“灵感论”或“迷狂说”追溯到柏拉图,特别是《伊翁》这篇对话。这也使得《伊翁》这篇简单的小品起码在所谓柏拉图文艺对话这一类目中颇有地位。②不过,回到《伊翁》自身语境,总体看来,迷狂说并非《伊翁》主题,倒不如说,乃因在《伊翁》的辩论中,无法从诗人(包括诵诗人)自身找到技艺的根源,才将其归之于神灵凭附;原因既不在人,那只能是神咯!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玩这种揶揄、反讽可是驾轻就熟,让他那些谈话对象被剥了层皮还飘飘然如在云里,也不在话下。

      迷狂说并非柏拉图的发明,技艺说也非亚里士多德首创。对于诗歌创作来源问题,无论灵感还是技巧,在古希腊思想中,特别是在诗人们自己那里早已有之。灵感或迷狂说的“原型体现在荷马和赫西俄德对缪斯女神的祈求和依凭上,从那以后的文学传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将灵感永恒化,使其成为诗人特权地位的象征和发挥潜能的渠道”③。这一点可谓意义重大,某种程度上,正是靠了这个“神灵凭附”,传统诗人具有神道设教的权威和地位!技巧观念也可能同样古老,在荷马时代游吟诗人的描绘中已经可以窥见一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技巧与灵感二者似乎同时存在而互不相害,毋宁说这两种观念凝结了人们对于诗艺起源性质的深深困惑。随着时代发展,到前五世纪时候,技艺观念似乎后来居上。“这种古希腊诗歌技巧的成熟观念正好凝结在‘诗’(=making[制作])这个名词上,这个名词从生产更为切实有形的制品借用过来。碰巧这个名词以及从同一词根而来的某些同源词,在这一意义上最初都出现于前五世纪。……看起来很可能在前五世纪,尤其是在那些智术师们建立理论体系的风潮影响之下,诗的技巧观念赢得了地盘。”④

      

      正如有学者宣称:“通过对比无可逃避的柏拉图背景大体上确认《诗学》的基本出发点和背景,对于解释《诗学》没有比这更为恰当的进路了。”⑥尽管柏拉图之作为亚里士多德思考背景和问题起点,已是普遍接受的共识,但或许因为此问题所涉太广太深,抑或长期以来绎理论要点的做法在这种对比中亦容易流于僵化,关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关系,通常结论凿凿而论证粗疏。倘若回到文本自身,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具体文本的细节和理路来看,二者间的论辩或回应关系是如何呈现的呢?细致梳理这种文本互涉,对我们理解柏拉图的文本和亚里士多德的文本,毋宁都是最为重要的路径之一。本文拟作简单尝试,从柏拉图的《伊翁》这篇小对话对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期抛砖引玉。

      《伊翁》⑦开篇,苏格拉底偶遇伊翁并主动招呼,两人随便攀谈起来。《伊翁》颇具时代性,谈话折射出时代风尚的精致片段:城邦各种五花八门的赛会、风风光光穿行列邦的诵诗人、民众对于这些活动的热情。苏格拉底佯装艳羡,想挑起跟伊翁的对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