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以《山西省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为准绳,综合考虑了高级中等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初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初中语文教材版本的不同,以及学生语文基础与能力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社会对国民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和考生的自身特点等因素,力求通过考试达到有利于初中毕业生的合理分流,能为高级中等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使山西省的语文基础教育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1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题结构、考试题型上与近几年的语文试题基本相同,在体现继承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寻求发展,有所创新。试卷结构内容包含三个板块:基础、阅读、写作,分值分别为20分、50分、50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以主观题为主,适当结合了一些客观题,题型灵活,覆盖全面,难易适中,区分明显。 一、201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 (一)宏观调控,彰显学科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2011年山西省的中考语文试题,在命制过程中努力追求格调的高雅,让语文的珍珠玛瑙贯穿始终,试题中有诗歌经典、美文精品、名人故事、千古历史,美词美句、名言佳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学生无论研读还是挥笔,都如同品尝语文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201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在坚持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中,从一个词的筛选,到一个句子的雕琢,再到一篇具有深度文化内涵文章的几经思索、经过对比后的最终敲定,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厚度与广度,精心为学生打开广阔的视野,在他们心中撒下优良的种子。试题力争做到考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次精神洗礼的过程,就是一次特殊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以其“有神、有魂、有脉、有骨”的生命功能,影响正在成长着、长知识、长智慧的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中考的结束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其整个学习生涯的结束,但语文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却将成为每一个人学无止境的课程。201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力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考试变成学习的驿站、进步的起点,使其成为学生走出考场、走进生活的一座桥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总之,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在试题中充分凸显出来。 (二)微观操作,注重方法引领 201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与以往的语文试题相比,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创新。最为醒目的是注重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引导,加强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正确引导。 1.引导教师用好用活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有的意境深邃,令人遐思;有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有的笔法细腻,清丽婉约;有的慷慨激昂,大气磅礴。让学生进入经典名篇的氛围,能给他们以美的享受,使他们喜欢阅读,自觉积累。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教材的利用并不充分,特别是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根本没有阅读,其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就成了无本之木。201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意在引导广大一线教师走出“考什么教什么”的怪圈和盲区,扭转教材利用率低的现状,以期引导广大教师充分用好用活教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积累”贯穿始终 “学好语文并没有什么诀窍。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么,这个诀窍很简单,就两个字:‘积累’。”积累决定语文的厚度,积累决定语文的高度。201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对“积累”这一方法的引导贯穿始终。 (1)读题干引导“积累” 题干别出心裁的精心设计,旨在提醒教师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以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尽可能产生积极的、有意义的深远影响。 例如,201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的1、2、3、4、6等几道题的题干,含义深远,语言优美,在潜移默化中中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愉悦的情绪。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积累”的梯度、层次非常明确。 背诵、默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第1题的题干是“只有当背诵像流水一样自然流泻出来,书上的营养才能化为自身的血肉”。因为只有背诵,才能积少成多;只有默写,才能长久不忘。这样,积累的知识就会像酿蜜一样慢慢地发酵,内化为营养。把默写放到试卷的第1题,意在凸显它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相吻合,体现了试题由易到难的阶梯性。 语文的学习,始自字词。第2题的题干是“语文大厦由文砖字瓦砌成”。“文砖”、“字瓦”让平面的文字立刻活跃起来,变成了立体的、可感的物体,强调“字词”的功能不言而喻。而且,第3题的题干作了这样的引领,“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真是“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第4题的题干是:“生活处处有语文。”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让积淀深厚起来,才能在遇到问题时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精神培育和提升的过程。第6题的题干这样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继承了经典,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和书对话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不知不觉就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