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11)06-0012-06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各国政府和学生家长对教育投入和参与日益增加,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却日益减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教育实践中最直接和持续的问题之一是学生不参与(不投入)。学生的不参与,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不参与情况非常严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激情,学生关注的内容也多是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表面上他们在教学和学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教学整体上显得懒散,课程设置也显得支离破碎。在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这样的教学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激情,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在学生中蔓延。这些研究者描绘的情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一项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受到长期不参与困扰的中学生人数相当多,占整体人数的比例为40%-60%,而且这一比例还排除了缺席和辍学的学生。持批评观点的学者认为,由于一些学校提供的无效教学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的观点,导致这样的教学也没有使他们学到将来在高一级学校获得成功需要的各种能力。[1]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线的任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们试图通过包括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聘用优秀教师和提高学校管理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学生参与是提高学生成就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一些对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研究都显示学生参与和学生成就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如果学生适应不好、不参加学校的活动或者不能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不参与的现象很早就会在学校生活中出现,不参与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道德行为表现,导致一些问题行为的出现,严重的话会导致一些学生辍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参与以及由此带来的成绩低下、辍学、种族主义等社会问题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阻碍着各国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生参与的研究逐渐成为各国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例如,澳大利亚对全国高等院校学生的调查中,常常用“课程体验问卷”(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简称CEQ)作为一个通用的工具来调查全体大学生的教学参与。“课程体验问卷”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一大特征,它是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调查,但主要集中于毕业生对他们学习过的所有课程的参与,以期成为检查学生学习结果的一项替代性手段。该问卷调查从1992年开始由澳大利亚毕业生就业委员会(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简称GCA)在本国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的“课程体验问卷”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内容:优良的教学(Good Teaching Scale)、基本技能(Generic Skills Scale)、清晰的目标和标准(Clear Goals and Standards)、恰当的评价(Appropriate Assessment Scale)、适宜的作业量(Appropriate Workload)、学习的支持(Student Support Scale)、学习资源(Learning Resources Scale)、学习化社区(Learning Community Scale)、工作的准备(Graduate Qualities Scale)、智力的激励(Intellectual Motivation Scale)。[2]澳大利亚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整理该问卷的部分数据并以此作为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绩效指标,获得了不少有益教育教学发展的结论。 一、学生参与概念的厘定 西方早在古希腊政治学中就提出了参与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欧洲学生运动后,“学生参与”(student engagement)这一概念逐渐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早期的研究常常是以花费或者用在某一个学习任务上的时间(time-on-task)作为评价学生参与的指标。[3]后来,学生参与被描述成学生以主体身份介入某种教学活动并影响这种活动的一种行为,这样的行为一般也是学校和教师期望的。[4] 20世纪90年代以后,著名学者纽曼(Newmann)研究发现,学生要投入到学习中去,仅有行为参与是不够的,在学生行为参与的背后应该还有一种更深层的参与,即心理投入,而且这应该才是参与的实质所在,该观点使学生参与的含义深化了。[5]后来,关于学生参与内涵的研究进一步分化,学者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视角,把学生参与看作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的某些方面。 2004年,著名学者福瑞克斯(Fredricks)和其同伴发表了一篇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学生参与的文章,文章认为学生参与应该包含3种类型: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6] (1)行为参与(behavioural engagement),是指从事学校的各种活动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行为。例如,积极的道德行为,坚持、提出问题、参加班级讨论,完成家庭作业等。 (2)认知参与(cognitive engagement),主要有动机和策略使用等,它还包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 (3)情感参与(emotional engagement),包括兴趣、价值观和情感等。如,在教室里的情绪反应,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对学校的认同和归属感,对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欣赏等。 同时福瑞克斯也认为,参与的几个维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这些因素是动态相关的,它们不是相互孤立的过程。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参与应该看作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有机组合。这样的观点现在也逐渐得到了欧美等一些国家的官方机构的认同和采纳,例如,美国学生参与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chool Engagement,简称NCSE)、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简称NRC)等。 二、学生教学参与的影响因素 学生参与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通过分配注意力,从而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反应。学生通过注意其他的人、事和他们生活环境的某一些方面,发现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并进行学习。通过社会化的过程,他们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通过对原有认知构成挑战的任务和语言交流来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