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学前教育政策的国际发展趋势述评

作 者:
柳倩 

作者简介:
柳倩(1969-),女,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基于对学前教育多元价值的认同,世界范围内的入园率近年呈现上升趋势,各国普遍将政策关注点和资源聚焦在学前最后一年,通过国际倡议、国家行动计划以及立法等方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将提高处境不利学前儿童入园机会作为实现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突破瓶颈,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以多种方式协调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快速扩容和质量保证之间的平衡。借鉴国际社会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经验与教训,中国需要从科学制定分步走的入园率目标、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资金投入模式以及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重点干预政策等方面制定立足国情的普及学前教育政策。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11)01-0044-07

      作为衡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国际范围内幼儿入园率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际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价值的定位及其实现其价值的努力,借鉴世界各国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推进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一、各国学前儿童入园率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儿童的受教育机会与一个国家的教育投入和民众对于儿童受教育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的受教育机会一般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同时,民众对儿童受教育需求也和儿童的年龄以及教育投资的期望有着一定的相关,因此,在比较分析各国学前儿童入园率的发展趋势时,本研究通过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前儿童入园率以及不同年龄儿童的入园率这两个维度进行比较,以期描绘出各国学前儿童入园率的发展趋势的完整、清晰的画面。

      (一)世界范围内的入园率呈现上升趋势,地区性的发展趋势引人注目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表的报告《强大的基础》(Strong Foundations)表明,1999~2004年间,世界范围的入园率从33%上升到37%。其中发达国家从73%增加到77%,发展中国家从28%增加到32%,转型国家从41%增加到58%。[1]

      入园率增幅最快的是两个地区:一是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二是中欧和东欧的转型国家。[2]这些国家呈现出的大幅度入园率提升和其入园率基数较低、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不无关系,同时,这种趋势也体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中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旺盛需求以及政策层面的回应。

      人口大国的入园率发展趋势也令人瞩目。1991~2004年间,人口大国克服了人口基数庞大、资源匮乏等困难,幼儿入园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在世界上人口排名前6位的国家中,入园率增幅最快的两个国家为俄罗斯(增幅达到30%)和印度(增幅达到16%)。[3]支撑人口大国入园率普遍提升的主要原因包括:这些人口大国多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国力增强而带来学前教育经费的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父母就业增加等因素对于学前教育需求的上升,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价值的定位以及资金、管理体制等因素。

      (二)入园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各国普遍将政策关注点和资源聚焦在学前最后一年

      在普及学前教育的政策方面,各国普遍采纳分步走的策略,即首先将政策关注点和资源聚焦在学前最后一年,其次从普及学前最后一年向低龄延伸。例如,墨西哥在法律中明确了普及学前教育的三步走目标:在率先实现5岁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分步完成普及4岁和3岁的目标。法国等国家率先实现了3岁至义务教育阶段入园率普及的目标,近年来将目标锁定3岁以下的幼儿,并且采纳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0-3岁学前教育普及的目标。[4]这种渐进主义的政策路径一方面反映出政府、家庭对于学前最后一年重要性的普遍认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策制定时的现实主义态度。

      由于各国都将普及学前教育聚焦在学前最后一年,因此,学前最后一年的入园率普遍高于低龄婴幼儿。例如,义务教育年龄始于5岁的匈牙利、法国、荷兰和英格兰等国,其4岁儿童入园率均在90%左右。一些已实现3-6岁普及学前教育的国家,近年来也出现3岁前婴幼儿的入园率上升趋势。

      二、各国学前儿童入园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世界各国学前儿童入园率的上升,和学前教育机构供应面的扩充、学前教育机构易获得性的提高以及父母对于学前教育机构照看儿童的需求、偏好等有着直接关系,究其实质,与国家对于学前教育政策以及相关的家庭政策和就业政策密切相关。综合分析各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目的和出发点可发现,其背景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学前教育在实现全民教育战略、建设公平社会等社会政策中的价值认同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学前期是脑发育的最重要阶段,[5]而适宜的学前教育项目能够促进儿童在健康、营养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对于基础教育入学率和学业成绩也具有积极影响。[6]随着学前教育的独特价值受到人们的认同,学前教育正在成为国家提高未来人力资源、及早培养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竞争力的公民的重要手段,而不仅仅是其他教育阶段的附属,普及学前教育也就成为国家全民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前教育成为缩小由于社会阶层、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的学业差距甚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时,“人人都拥有获得学前教育的权利”就成为缔造一个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石。

      (二)家庭结构、劳动力资源等社会因素的变化对于扩大学前教育提出了新需求

      随着核心家庭增多、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妇女面临的就业和育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社会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缺乏等现实背景下,政府倾向于从解放妇女劳动力、保护妇女就业等因素考量学前教育的价值,将学前教育作为公共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学前教育鼓励育有子女的母亲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而满足妇女、家庭和国家等多方面的需求。事实证明,与其他国家相比,为就业父母提供最好的公共学前教育服务机会的北欧国家,女性就业率是最高的。由于入园率和城市地区妇女就业有着很高的相关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在全球的蔓延,通过扩大学前教育、鼓励妇女就业的政策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复制,经济高速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的入园率快速上升就是一个例证。

      (三)经济学家从公共资源的社会效益角度对于学前教育价值的认同

      无论是早期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布的以“佩里学前教育项目”为代表的追踪研究,[7]还是近年来印度、埃及等发展中国家公布的以贫困儿童为干预对象的学前教育项目评估研究,许多研究报告都显示,学前教育对于基础教育乃至终身发展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学前教育具有的高投资回报率的观念正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海克曼(Heckman)曾经指出,没有哪一项政策能够像学前教育一样,既由于具有远高于其他阶段教育的投资回报率而受到经济学家的青睐,又由于解决了公共的家庭需求而受到社会的认同。[9]在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今社会,学前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自然受到公共政策制定者的青睐,因此,通过扩大学前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社会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