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2010)05-0109-05 徐特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长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科学教育思想。“群众本位”教育观是徐特立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贯穿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红线,[1]214-215其精髓是:人民群众创造了教育,教育属于人民群众。[2]17当代中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此背景下,认真学习领会徐特立“群众本位”教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群众本位”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使命,教育属于人民群众。当代中国要重视对全体国民,特别是普通群众的教育,坚持把教育公平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 徐特立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为人类社会所特有。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劳动,而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是创造人类社会各个文明发展阶段的本源,[3]404-407因此说人民群众创造了教育,教育原本属于人民群众。 但是,有什么样的社会形式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原始共产社会,……劳心与劳力、生产与教育完全统一起来。……产生了阶级,也产生了劳心与劳力的对立、生产与教育的分离。……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时候,那就会开始使劳心和劳力逐步统一起来,使生产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3]588“非民治社会就不会产生什么教学做合一的方法,非群众的力量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一种力量,也就不会有教育的群众化。”[3]408而“教育的最高原则之一是消灭教育的畸形发展。这畸形的表现,就是富人有教育,穷人无教育,城市有教育,乡村无教育。”[3]404徐特立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国国情的首要特点是建立了人民政权,“我们今天的社会与过去中国一切时代的社会根本的区别,就是国家的主人翁是人民大众”。[3]543因此,“我们的科学与资产阶级不同,即不应该把握在少数科学家手中,而应该被大众把握着,或者科学能通过大众自觉的接受而把握着大众。”[3]385加之“我们国家地方大,人口多,要改造大自然,不是短时期能办到的。……六亿五千万人口,许多人不识字,不少少数民族,解放前连文字都没有,这些都是我们的困难。”[3]630“为了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中国的社会问题,经济建设问题,这就要提高大众的文化”。[3]493他指明说:“我们的党曾提出科学化、中国化、大众化的文化教育原则,所谓大众化,就是一切文化教育,无论是方法或是内容,其注意力都要放在大众的身上”。[4]176徐特立强调新中国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教育,针对科学大众化的问题,他认为“所谓科学大众化,不仅是量的扩大,其内容和形式也必须适合大众的要求和接受的程度。”[3]384由此可见,“群众本位”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为大众,其强调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工农群众及其子弟”,其意义在于,认定社会是划分阶级的,而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阶级是社会的基础,教育若不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和依靠力量,所谓教育依靠社会并为社会服务,都可能流于空谈。[1]228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条件、机会和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但若从“群众本位”教育的视角来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教育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教育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教育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教育差别等。[5]其中最典型的是教育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这诸多差异从一个角度说明我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公平地享有相对满意和适宜的教育。而“以数亿计的工农群众及其子弟,这是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力量,离开这些人就不可能有经济建设。”[3]579因此,“必须使科学文化和广大劳动人民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广大群众的无穷创造性,才能使生产力很快提高,”[3]589也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徐特立曾郑重指出:人民群众总是把接受与自己的需要相结合的教育看做是“自己的权利”。[3]322既然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那么普及与平等自然就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延安时期,徐特立确定地说:“……一切儿童,一切青年,不分男女、成分,都应施以平等的教育。”[4]175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更要注重教育公平,保证教育机会,从政府、学校到社会各界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真正做到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平等性。当然,产生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因而其解决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值得重视的是,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教育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认识和调整制度性因素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教育结构欠合理等,应当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值得欣喜的是,党和国家已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从政策制度方面致力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我们坚信,在党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有效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十数年的努力,科学的公平的大众化教育一定能够在中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