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文坛

——谈“直面俗世”与“世俗关怀”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长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在的文坛,旗帜林立,口号叠出,而文学创作的实际状况又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那么,透过这种热闹的表象,变幻多端的背后,其本质究竟又是什么?评论界、创作界对此都给予了关注。这里我们刊发了10位评论家的短文,在继承传统与创新意识,艺术规律与市场经济,怎样看待人文精神等诸多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评论家和作家参加讨论,共同探索,以期促进文学的发展,使我们的文学真正拥有她在这个伟大变革时代应该拥有的繁荣。这也是我们开设这个栏目的初衷。

      编者

      影响整个九五年文坛的“人文精神”论争实质上还牵涉到另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文学应如何对待现实社会。争论中,张承志等人的“理想”和“崇高”被斥为“逃离现实”而实际上成为反对者们借以攻击的有力武器,“直面俗世”、“世俗关怀”的口号则使“人文精神”的鄙弃者俨然自居为现实的“救星”。“现实”成为嘲讽、攻击“理想”的工具,而“世俗关怀”则把“终极关怀”衬示成遥远而可笑的乌托邦梦幻。“现实”胜利了,于是乎九六年的文坛更成为胜利者表演的中心。

      现实是文学的基础,直面现实、关怀现实是文学和作家义不容辞、也是最神圣职责,但到底什么是“直面”呢?我们的倡导者们的“直面”与“关怀”是否是真正的“直面”?概念的澄清是问题的关键点,而明确概念则又不可避免涉及到当前的社会现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文化上实质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撞击过程。它于中国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震撼是空前的,也确实在大幅度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对人进行了部分解放。但是,在中国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极不平衡的社会中,转型时期的变革的不完善滋生了许多的畸变和丑恶,单就文化方面来说,一方面,封建主义的阴霾还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古老的土壤,阻挠着民主、平等的真正实施,而文化的专制主义还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人们思想自由的无形枷锁,并产生普遍性的信仰危机和精神的无所归依。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进来的西方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社会,并迅速占领了中国这个人口素质普遍较为低下而精神信仰亦较为虚乏的市场,金钱崇拜、技术崇拜,使人迅速地物化,商业和技术成为社会化的主导思潮。

      按常理,封建的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应该是相排斥的,但在当代中国却畸形地结合,文化的专制畸形地刺激着商业文化,而专制文化又借助商业文化以巩固自身,所以,在中国,权力等级的清规戒律与商业社会的纸醉金迷奇妙地混合,资本主义的及时行乐原则和“新儒家”的纲常伦理同时显现于文化“节场”中,贩卖西方时髦理论的“理论家”与主流意识形态维持者保守上的惊人一致,儒家的早已腐朽的经典则堂而皇之地传播在最现代的传媒中……游戏人生、及时行乐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带有浓厚消费和犬儒色彩的市民文化(性、暴力、反智和毫无责任感是其主要特点)代表商业文化占据社会文化主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媚于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俗世”色彩强烈的市民文化必然是维护现实的),与之遥相呼应共同拒斥着知识分子精英文化。道德、信仰的极度匮乏,必须产生全民性的精神危机和激情的消失。社会道德水平的普通下降,犯罪率的居高不下,封建迷信的死灰复燃……都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上述文化特征的具体效应。

      在这样的现实下,作为“社会的良心”的文学欲“直面现实”,就必须是持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现实进行强烈的道德文化批判。因为“直面”,就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就是毫不避讳、毫不回避,面对现实中的丑恶和黑暗予以反抗,与之抗争,面对现实中的苦难和痛苦予以揭示,与之同情。只有直面现实,才有现实关怀,只有不回避现实,才是真正的“直面现实”。

      而我们的“直面俗世”,“俗世关怀”者都不是如此,他们的“直面”和“关怀”其实仅仅是认同、肯定现实,在他们的“现实”中,没有黑暗,也自然不要批判,“直面”,是“一种基本肯定的态度”,“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促进它(市民文化)的发展”(刘心武语),而“关怀”,亦是“始终肯定世俗人生的价值,肯定普通人的物质生活欲望的合法性。”(张颐武语),他们要求的“直面”是面对问题毫不动声色的冷静,否则便是“冒险”,是“激进”了。所以,这种“直面”的实质是对商业文化的趋附,对“现实”的粉饰,而真正内涵是对现实的逃避和犬儒主义。“直面”和“关怀”只是他们“适俗”(何西来语)的面具和遮羞布而已。

      所以,他们的“直面”是憎恨乃至惧怕“理想”的,“适俗”的真实现实态度使他们必然维护现下的“繁华”的商业文化,而极力对抗于反抗商业化和市民化的“理想”与“崇高”。

      现实是美丽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惯于依附而失去依附则心中惶惶的“文学贵族”们来说,“适俗”是他们取媚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又使他们重新找到了金钱和商业的精神倚靠。这在市场经济文化急剧分化的当下,应该说是正常,也是一些人的必然和最佳选择。只是他们以“直面现实”和“现实关怀”(虽然也许因为心虚他们把“现实”改为了“俗世”)来作为他们的幌子和工具,却不能不让“关怀”蒙羞,更是对“直面”的亵渎。

      只有有独立人格和非凡勇气的人才能真正直面现实的关怀现实,我们希望在明彻“直面”和“关怀”的真正内涵后,能够出现真正的“直面现实”者,涌现出真正伟大的“现实关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