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独特的文体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 要 小品文应该具备如下4项缺一不可的特征:1.形制简短;2.无固定体式;3.随意、轻松、幽默;4.含义深远,意境阔大。小品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散文的整体发展分不开,它只有在散文体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才可能产生,它的发展也与一个时代的政治气氛、文化趋向以及作家的个性和爱好有关。

      关键词 文学体裁 文体特征 散文 小品文 散文发展史

      时下随着散文热的兴起,各种小品文选本应运而生,摆满了书店。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断代的,有专题的;有评注的,有鉴赏的,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可是要问这些编注者、鉴赏者,乃至作者,小品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有哪些特点,应有多大的范围,恐怕各有各的说法,很难有统一的意见,更不要说标准答案了。如果用他们的说法来衡量他们所选、所赏与所作的小品文,自相矛盾的地方也会难免。这不是贬低他们的识见,而是这种文体非常独特,很不容易掌握它的分寸,很难对它加以界定。本文即试图对这种不大容易说清楚的文体说清楚一点,不知能否达到目的。

      一、小品文的文体特征

      一般说,一种文体自有别种文体所不具有的特点,读者一眼便能识出,如诗歌之与小说,散文之与戏剧,记叙文之与论说文,游记之与笔记等等。可是小品文偏偏就没有这种独具的特点。它的特点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缺一不可的。就其某一特点说,别的文体可能具有;可它的全部特点,别的文体不可能具有。所以要考察小品文的文体特征,必须全方位考察,不能凭其中的某项或某几项判定,必须是所有的特点都齐备,才能算作小品文。这就是小品文的复杂之处。小品文之所以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同的模样,就因为不同的人对小品文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有着不同的看法,因而导致对某一篇或某一类作品,有的人认为是小品文,有的人则认为不是。

      小品文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据笔者看来,如下几项是缺一不可的。

      1.形制简短

      简短是小品文的首要特征,也是与生俱来的特征。

      “小品”一词,在我国原本是对佛经删节本的称谓。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来,来势迅猛,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佛经的译介与讲授。传授者为了讲究效果,便针对读者和听众的文化程度的高低与信教时间的长短,对印度传来的佛经作了不同的评介,有的全译,有的节译,有的既有全译,又有节译。节译的篇幅自然要短小,所以称它们为“小品”;反过来,全译者自然就是“大品”了。《世说新语·文学门》就有这样的记载:

      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欲与支道林辨之,竟不得。今小品犹存。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

      对“小品”一词,刘孝标曾为之作注曰:

      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

      又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就有详本27卷,又有简本7卷,详本即称为《大品般若经》,简本即称为《小品般若经》。

      如此说来,小品之“品”,原指品类、品种,小品佛经,即小品种佛经。后来小品被借用到文章中来,就有小品文之称。小品文即小品种文章,也就是短小的文章。

      据此,凡长文章都不能列入小品文的范围,即使它们具有小品文的其他特征,也应该被排除在外。如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韩愈的《进学解》等,都具有幽默讽刺,趣味横生的特点,就因为它们篇幅过长,而不得算作小品文。

      小品文必须是短文,但不能反过来说,凡短文都是小品文,或者说小品文就是短文。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因袭前人的看法。

      明末清初以来,常有名之曰“古文小品”的选本出现。在这些选编者的眼中,小品文即是短文,而且仅限于古文中的短文。这是当时的古文家为了便于青年学子学习古文,以及提倡写短文的需要,而给短文冠上一个雅致的称号,其中包含着古文家的一点偏见。如果现在仍然死守着这种疆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文章不外乎长短两种,就我国古代散文而言,千字以下的短文,恐怕要比千字以上的长文居多。如果小品文仅指短文,那么小品文就占了散文的一半以上。

      那么除了它的短小以外,其他方面都与一般文章没有什么两样,那就完全失去了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价值了。

      那么短文与小品文有什么区别呢?试举例说明。宋人朱熹有一则短文,名曰《劝学》: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已矣,是谁之愆?

      就这么几句话,短则短矣,只是如此板着面孔教训人,当作箴言、座右铭什么的当然可以,当作小品文则尚不够味,不够格。因为它不能给人以轻松感与幽默感。

      而宋人崔鶠的《古砚铭》,同样只是几句话,味道却不同:

      知其白,守其黑,似老。学不厌,教不倦,似孔。其实墨家者流,摩顶放踵。

      就这么三句话,不仅对砚的形与质作了极为准确的描述,而且将我国先秦著名学派的主要精神糅合进去,诙谐有趣,而又不乏启迪意义,这就称得上小品。

      还有,小品文必须是独立的文章。凡是从长篇文章或专著中节选出的片段,尽管具有小品文的某些品格,也不能算作小品文。因为作者并没有将它们当作独立的文章来写,再精彩也只是长文的一个片段,从题旨、结构,到表现手法都依附于原文,难以独立。像先秦诸子和史学著作中运用的种种寓言,也都言近旨远,风趣活泼,文学色彩较浓,具有小品文的某些品格,但它们只是当作阐述问题的例证镶嵌在别的文章中,缺乏独立的主旨与完整的结构,不是独立的文章,所以不能算作小品文,充其量只能算作小品文的雏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