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6年全国艺术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文化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6年4月16日于北京)

      同志们:

      1996年全国艺术创作会议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文化部向全体与会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国的广大艺术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今年的全国艺术创作会议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首先,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以及中央常委一系列重要指示的基础上,在关根同志的主持下研究确定了包括文化工作在内的整个宣传思想战线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方针原则、主要任务以及加强领导、科学调控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党中央还决定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这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文化工作,包括艺术创作工作的重视。其次,刚刚闭幕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既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工作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另外,过去的几年,尤其是1995年,全国艺术创作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普遍繁荣的态势,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音乐、舞蹈等门类的艺术创作和演出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一些既有巨大思想震撼力,又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舞台艺术作品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标志着我国艺术创作的新发展和新水平。这为我国艺术创作今后更进一步的发展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探索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在这种新形势下,召开这次全国艺术创作会议的目的就是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和目标,总结近几年来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经验,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任务,落实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艺术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努力创作更多的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相称的艺术精品。

      关于过去三年艺术创作的基本情况,我在今年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已经做了简要的总结,因此,不再重复了。今天要讲的是今后怎么办?

      我想,我们这次会议要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就必须首先明确艺术创作的根本任务,这就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完成这一根本任务,是中央的期望,是人民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因此,我们在今年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对今后五年繁荣文艺创作的问题提出了这样一个构想,即: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把文艺创作的着力点放到提高产品质量上,努力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此,今天我想在这里再次强调一下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的问题:

      第一、正确处理普遍繁荣与创作精品的关系

      艺术精品的创作必须要建立在普遍繁荣的基础上,而艺术精品的创作又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进一步推动艺术创作普遍的繁荣。我们讲,近年来的艺术创作出现了普遍繁荣的态势,但普遍繁荣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另一方面,就文艺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精品的涌现常常是艺术创作普遍繁荣的标志。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是在我国文艺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对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创作艺术精品的更高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宣传文化工作能不能团结人民,鼓舞人民,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一大批好的精神产品。没有优秀作品,就没有导向。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对精神产品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正是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反复强调繁荣艺术创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多创作和多上演一些剧目,而是要在已经实现的普遍繁荣的基础上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因此,面对艺术创作普遍繁荣的局面,我们要求广大艺术工作者和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同志树立明确的精品意识,立足点更高一些,眼光更长远一些,为创作更多的艺术精品而不懈努力。

      第二、正确处理艺术精品生产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正确认识艺术精品的标准,是我们实施精品战略,抓好精品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此,我们曾反复地明确指出,艺术精品的标准,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与完美结合,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就是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艺术魅力。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群众的喜爱,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在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优势。艺术发展的实践反复说明,缺乏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就是没有灵魂,而缺乏艺术魅力的作品就是没有血肉。艺术作品只有灵魂鲜活,血肉丰满,才能塑造出千古不朽的艺术形象,才能成为光耀史册的艺术精品。艺术精品的生产所必须遵循的这一标准,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的。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同样是衡量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作品的唯一标准。对于文艺作品来说,这种作为衡量标准的实践,通常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的政治实践,另一方面是社会的艺术实践。因此,毛泽东同志把衡量艺术作品是非优劣的标准归结为“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就政治标准而言,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主潮的时候,邓小平同志科学地阐述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群众最大的、最根本的利益。”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全国各族人民最大的最根本的政治实践。因而,也就相应的成为衡量当代中国的艺术作品的最大的最根本的政治标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一切工作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相关文章: